myb 发表于 2009-9-7 05:46:01

[原创]“食用菌产品卖难”为何频现国内市场?

 
<p align="left"> 食用菌产品卖难”问题是一把悬在我国上千万食用菌从业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本世纪以来,我国大部分食用菌产品告别了普遍短缺的时代,却又转为了当前阶段性、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局部相对过剩,特别是食用菌鲜产品的“卖难” 现象尤为突出,成为了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p>
<p align="left">今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食用菌产品销售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消费意愿,从而影响了销售。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9、10月份以来,不仅是食用菌,所有农产品销售都很困难,大宗农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卖难问题,价格走低,市场恶化,“粮贱伤农”、“棉贱伤农”,“菇贱伤农”农民成为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最大承受者和受害者。不仅是吉、黑两省的黑木耳都面临着严峻的积压滞销现象,销售价格迅速走低,对耳农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食用菌产品缘何难卖?菇农该如何走出“菇贱伤农”的困境?</p>
<p align="left">  <b>让食用菌产品流通渠道“活”起来</b></p>
<p align="left"> 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食用菌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卖菇难的首要原因。食用菌产品流通以鲜销为主,约占75%以上,而且主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这一载体。虽然吉林省是市场大省,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总量发展较快,但单体规模普遍偏小,功能不配套,区域布局不够合理,集散辐射功能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总体呈现“ 低、小、散、弱”的格局。</p>
<p align="left">食用菌产品交易市场之间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缺乏联系和沟通,缺乏对食用菌产品产销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能力,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另外,食用菌产品配送、运输等能力较弱,成本较高。因此,一旦大量保鲜期限较短的食用菌产品集中上市,低层次的食用菌产品流通体系往往很难达到其销售要求,从而造成大量积压。</p>
<p align="left">建议应当在完善现有批发市场为中心环节的流通模式的基础上,加快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特别要加快支持那些真正能够紧密联系菇民的种植大户、农村能人以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流通主体,通过有力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他们直接参与流通,直接进城销售,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流通效率。</p>
<p align="left">  对于易腐食用菌产品而言,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和深加工能力是缓解“卖难”、“烂市”的可行之道。而当前,我国食用菌产品冷藏保鲜技术不过关,深加工能力比较弱。大规模运输仍停留在传统的保鲜方式,产地的预冷和冷链运输基本空白,导致食用菌产品货架寿命只有2-3天,而在冷链体系发达的欧洲,从采摘到最后消费则可以保质1个月。</p>
<p align="left">  当前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冷藏、保鲜、储存、冷链运输以及配套加工体系已越来越成为这些本是优势产业的关键薄弱环节,如果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延长这些食用菌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可以明显扩大这些产品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延伸其产业链,从而有效地缓解“卖难”、“烂市”问题。</p>
<p align="left"> 我国尚未形成高效畅通的食用菌产品流通体系。在日本,80%至 95%的食用菌产品是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而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市民日常买菇仍旧依赖面广量大的农贸市场。即使在上海,虽然一部分年轻夫妇已经习惯于在超市选购菇产品,但这个城市依然有600多家农贸市场。我国食用菌产品在城市的销售方式,在经历了国营菜场时代和农贸市场时代后,要真正进入超市销售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超市可以成为推动食用菌产品产销变革的一股“强大力量”。分散的农贸市场应对分散的菇户,起不了变革作用。但大型超市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销售渠道,农村的食用菌产品要全面进入这个渠道,必然会对自身进行变革,“将分散的菇民转变为组织化的菇民”。</p>
<p align="left">  <b>实现食用菌产业信息化迫在眉睫</b></p>

myb 发表于 2009-9-7 05:46:57

&nbsp;
<p align="left"> 只知一味扩种,不知市场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菇民吃尽了信息闭塞的苦,这也是造成食用菌产品卖难的又一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食用菌产品商品量大幅增加,但菇农面对大市场时却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出现了“三不”现象:一是菇农不了解市场需求,不知道种什么;二是菇农不知道卖给谁,不敢扩大生产;三是菇农不知道市场行情,卖不了好价格。</p>
<p align="left">  为解决食用菌产业信息瓶颈难题、积极开拓食用菌市场、促进食用菌商品流通,我国不少省份开通了食用菌信息网、商务网等。专门为食用菌从业人员建立了一个促进食用菌产品流通的网络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形式,帮助食用菌搞活流通。</p>
<p align="left"> 利用互联网为食用菌从业人员提供购销信息对接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食用菌产品卖难问题,给食用菌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同时还拓展了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促使食用菌从业人员调整产销方式和生产结构,帮助菇农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促进了食用菌信息化建设,推动食用菌经济发展。</p>
<p align="left">虽然如此,食用菌产业信息化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p>
<p align="left">即便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局面:食用菌信息网络状况不乐观;上网用户比例不高,菇农上网比例更低;利用程度不高;食用菌网站内容一般,深度不够,实用性较差等弊端。食用菌信息化面临着“不会用”的尴尬。没有相应设备和不会上网是菇农不上网的两大理由,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食用菌信息化的发展。</p>
<p align="left">  在中国,城市信息化偏重于娱乐,而对菇农则是致富的需要。食用菌的产业化程度低,菇农获取信息不灵,导致抗风险能力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什么地方食用菌丰产不丰收的原因之一。食用菌行业网站虽然数目不少,但不如说是食用菌技术推广人员网站浏览量大,菇农并非食用菌行业网站的主要浏览者,食用菌行业网站为谁服务值得思量。</p>
<p align="left"><b>  走向食用菌产业化</b></p>
<p align="left">  卖菇难,其实指的主要是中档特别是低档菇。</p>
<p align="left"> 一些食用菌产品品质不高,较难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了卖菇难现象。如今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由于现阶段食用菌产品大多由单家独户生产,食用菌产品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食用菌农产品的规格、质量差异较大,因而影响了食用菌产品销售。另外由于高科技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不断应用,新的、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不断涌现,一些传统的优势食用菌产品受到极大挑战。只要食用菌产品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不愁卖不出去。要引导菇根据市场需求来种植适销对路的食用菌产品。</p>
<p align="left">  过去菇民是靠自产自销吃饭,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菇农可以通过食用菌龙头企业吃饭。食用菌龙头企业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食用菌公司+基地+菇农”,食用菌龙头企业与菇户通过合同,建立起稳定购销关系,形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这样,食用菌龙头企业就能龙头朝着市场,龙尾深入农村,引导菇农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菇业、科技、工贸一条龙服务。现在一家一户、散兵游勇式的经营已经不适合市场要求,食用菌销售要有一批人,若干个企业、基地“抱团”闹市场,按一个技术标准生产,统一品牌销售。在主销地市场上食用菌商品价值高,就能给消费者留下印象,引来“回头客”。通过几年努力,在市场上赢得好的口碑和任信度,价格和销量自然就可以上去了。</p>
<p align="left"><b>  品牌的力量的确是巨大的。</b></p>
<p align="left">  有位食用菌营销专家说过:“食用菌行业问题的核心是食用菌产业化问题,而食用菌产业化的核心是食用菌产品品牌化问题。”</p>
<p align="lef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品的产量不断扩大。但是从2005年起,价格一直下降,特别是近几年菇民“卖难”问题经常出现。因此当食用菌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后,为食用菌产品寻求市场就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期,面对相对饱和的国际、国内市场,要为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寻找发展的空间,品牌营销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长期起来,人们关注于工业品牌、服务业品牌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食用菌产品品牌建设却很少有人问津。食用菌行业协会、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食用菌龙头企业等食用菌主体大多势单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广告公司、咨询公司、策划公司因为食用菌产业的弱质和微利,不愿涉足其中;政府部门尽管出台了种种措施鼓励品牌建设,但表面上的一视同仁,实际上是对食用菌品牌的严重不公。这从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食用菌产品品牌的比例里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p>
<p align="left">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地域性品牌食用菌产品就是当菇农增收致富的滚滚财源,同时也是一面食用菌产品走向市场聚拢人气的旗帜。譬如提起黄松甸,人们就会想到“黑木耳”;提起古田,就会想到“福建古田香菇”。这些品牌食用菌产品的声名远播,既是其食用菌产品美誉度所带来的效应,也彰显了地方政府和菇农强烈的品牌意识。传统食用菌产业要想真正做出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是一条最好的路子。参考文献略</p>

勇军 发表于 2009-9-7 08:21:25

版主高见!食用菌产品卖难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菇多伤农”,尤其是阶段性的集中上市!不顾市场,盲目跟风,随意扩产,其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掌控好食用菌的“产销平衡点”才是解决产品卖难的“灵丹妙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食用菌产品卖难”为何频现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