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国农村菇业未来发展方向之探讨
<p align="left"><font face="Verdana">【易菇论坛首发】</font>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菇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近几年来,菇业的比较效益开始滑坡,对菇民增收的贡献率也开始下降。因此,解决菇业发展的瓶颈、寻找新的菇业增长点是现阶段农村菇业发展问题中的重大而突出问题。<br/> <b>建立规模化的菇业经营模式,实现菇业经营体制的突破,是未来农村菇业发展的必由之路。</b></p>
<p align="left">现行的菇业经营体制是建立在菇农一家一户小作坊经营基础之上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这种菇业生产的小规模分户经营模式在菇业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菇业发展,提高菇业生产效率,促进菇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菇业发展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菇业经营体制与现代菇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经营模式不仅从客观上阻断了菇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使菇业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处于一种封闭的、分散的生产状态,从而降低了菇业生产效率,抑制了菇业增收潜力。阻碍了优质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无法用来从事菇业扩大再生产并从其中获取更多利润的资本。因此,建立适度规模的菇业经营模式是未来菇业发展的必由之路。</p>
<p align="left"> 适度规模的菇业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菇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生产和投入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菇业成本,提高菇业生产效率。但这种规模化经营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大集体时代,而是在不破坏现有经营体制为前提的一种适度的菇业规模经营方式。它是以在菇户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的规模化经营。它不要求每一个拥有股份的菇户都一定要亲自参与具体的菇业生产与管理,且利益分配存在差别。每个菇户所投入股份的多少都是自愿的而非强制,而且按每个菇户所投的股份的多少的来分配菇业收入。</p>
<p align="left"> 通过这种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条件下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避免因菇户分户经营所带来的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产品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所造成的菇民利益上损失。</p>
<p align="left"><b> 建立专业化的菇业分工模式,实现菇业生产方式的突破,是未来农村菇业发展的长期目标。</b></p>
<p align="left"> 菇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菇业增效和菇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影响菇业成本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菇业专业化分工的缺乏,应该说在农村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概念。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家庭,从宏观层面上讲,既是菇业生产者、菇业投入融资者,又是菇产品销售者、运输者,同时还兼有加工者的身份;从微观层面上讲,从选种、栽培、管理、采收等具体活动也大都是一个生产单元(家庭和家庭成员)独自承担。</p>
<p align="left"> 这种缺乏菇业分工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增大了菇业劳动者的市场风险。由于目前大多数菇民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因此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况且有不少菇民因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也很难准确的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因此,大多数菇民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不法商人和利益集团的欺诈与盘剥,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增大了菇业生产者的菇业的风险。如因缺乏专业化种性识别能力,菇户在菌种、菌需用品等菇业生产资料的选购与识别上,容易购买到假货或质价不符的菇资产品而上当受骗,导致损失惨重;在菇业品种和产业结构上,因缺乏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和专业化信息分析,容易盲目模仿而造成菇业品种和产业结构的雷同,导致菇业产品的积压或腐烂,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尴尬局面。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因缺乏专业化技术指导,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因防治时机的把握不准而错过关键防治期,而导致菇的减产和菇业投资成本的上升。因此,建立专业化的菇业分工经营模式是未来菇业发展的长期目标。</p>
<p align="left"> 这种菇业专业化分工模式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区域的专业化模式、部门的专业化模式和作业的专业化模式。</p>
<p align="left"> 所谓区域专业化模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即从宏观层面上就是要建成专业化的种菇业村组和乡镇;从微观层面就是要形成规模化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场所和集散地。这样既便于生产的管理与技术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和管理环节上的失误,从而降低菇业生产成本,增加菇业收入;又便于销售,这样不仅最大限度节省了销售环节成本,而且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是菇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p>
<p align="left"> 所谓部门的专业化,就是通过菇业分工在农村逐步形成相对对立的菇业生产管理,菇业技术推广与使用,菇产品销售、运输、加工和仓储,菇资产品供应,菇业贷款融资和菇业保险等部门,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种菇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将菇业经营由过去的一个生产单元(家庭或家庭成员)单独完成,变为多个生产单元分工合作,形成专业化的菇业生产企业和菇业产业工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降低菇业生产成本,规避菇业风险,而且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转移。</p>
<p align="left"> 所谓作业的专业化,就是从菌种培育,到具体生产环节管理,最后到采收,这所有的生产环节不再是由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全部承担完成,而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只是承担其中某一个生产环节。如形成专业的菌种培育专业户,配料灭菌专业户,发菌及出菇管理专业户和销售专业户。这样既减轻了菇民的劳动强度,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菇业劳动者生产效率。更主要的是通过专业化的管理,降低了菇业风险,减少了盲目的菇业投入。</p>
<p align="left"><b> 建立企业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实现菇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是未来农村菇业发展的最终选择。</b></p>
<p align="left"> 目前中国农村菇业发展的弊端不仅表现在农村菇业经营规模小、菇业经营主体分散,而更突出地表现在菇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和菇业的合作体系不健全。而一个规范、有效的菇业组织形式和菇业合作体系的形成和建立,对加速菇业发展,提高菇业经济效益,促进传统菇业向现代化菇业的转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align="left"> 虽然,在农村的不少地方现在也成立了一些菇业中介组织,如菇产品经销商和菇产品加工、运输专业大户等菇业中介组织。但由于这些中介组织是独立于菇业生产者之外的利益团体,相互间没有利益关联。在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和基本的商业道德的经营环境下,面临利益冲突时,最先受到利益伤害的总是菇业生产者。所以,菇业生产者的利益在菇业中介组织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加快建立菇民自己的菇业组织形式和菇业合作体系,是中国农村菇业未来的最终选择。</p>
<p align="left"> 这种新型的菇业组织形式和菇业合作体系,有别于现在缺乏相互利益关联的菇业中介组织,而是一种类似企业法人的治理模式。所谓的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就是菇民以自己的土地、资金、生产工具、产品和劳动力资本(包括专业技能、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作股份,组成统一菇业股份合作体系——菇业协会、菇业合作社和专业股份合作组织。由会员组成股东大会,再由股东大会选举协会管理层和法人代表。法人对股东负责,股东有权改选管理层或法人。</p>
<p align="left"> 菇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一方面负责本会(组织)成员的菇业生产所需菌种及菌用资料的组织和供应,菇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菇产品的销售、储存和运输,菇业发展资金的组织和融通和菇业风险性救济等五个方面的业务,会员通过用自己的股份作抵押,获得协会或专业组织提供的菌种、菌需用品等;获得菇业增收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撑和菇产品产、加、销、运、储等系列化服务,以及农业信贷帮扶和灾害性难关的度过。有效地解决了菇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生产单元(菇户)在生产、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股东代表与政府和社会利益集团谈判,这样既可彻底斩断菇民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经济联系纽带,有效地抵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合理的摊派,以及对菇业政策性补贴的强行抵扣和非法侵占,最大限度地保护菇民的既得利益不受或少受不法利益集团的侵害;又可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通过强化谈判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改变谈判中总处于弱势地位的命运,提高谈判价码,尽量减少菇民谈判中的损失。</p>
<p align="left"> 当然,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突破会面临很大的难度,因为它不仅需要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更需要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保证。因此,它的形成、产生和发展也许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无论怎样,它终将成为中国农村菇业未来发展的最终趋势,这一点将不可置疑。参考文献略<font face="Verdana">(作者:myb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font></p> ding <br/><br/> <p>如何可以把标准技术完全的执行复制是很大的难题,而且食用菌本身的灵活性也很强,路还很远。</p> <p>楼主看的很远,我有时候也在思考我们种菇人以后的路在哪里,该怎么走,楼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但就象上面几位朋友说的那样,这将会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br/></p> <p>支持一下。<br/></p> <font size="4"> 菇民文化素质良莠不齐,意识不高,要求他们像军队似地兵种明确.一切命令听指挥,集中优势打击一点,难啊......</font> <p>要想达到这种生产模式,我看至少需要20-30年以后,原因及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非常重视的是菌种的知识产权问题,严格管理,大力刺激几促进食用菌科研工作着的研究积极性,不断加强科研工作者的利益保证,保证优质的食用菌品种不断的开发出来,而不是在现有的几个品种的基础上才栽培设施上下工夫,要使菌种从业者的利润达到或超过蔬菜种子的效益才可以;2、加强国人的食用菌消费意识,大力提倡食用菌产品的消费,不断加大内需,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而不是靠所谓的出口创汇来增加个别从业者的利益;3、还要提高食用菌种植者的文化水平,让有文化的新兴的年轻的菇农来掌握未来的食用菌市场;<br/>4、上层的教授门、学者门应该在科研上下工夫,而不要在市场上夸夸其谈。</p> 5楼说的有道理,很中肯。行业的缕顺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sgjy001</i>在2009-8-26 17:15:27的发言:</b><br/>
<p>要想达到这种生产模式,我看至少需要20-30年以后,原因及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非常重视的是菌种的知识产权问题,严格管理,大力刺激几促进食用菌科研工作着的研究积极性,不断加强科研工作者的利益保证,保证优质的食用菌品种不断的开发出来,而不是在现有的几个品种的基础上才栽培设施上下工夫,要使菌种从业者的利润达到或超过蔬菜种子的效益才可以;2、加强国人的食用菌消费意识,大力提倡食用菌产品的消费,不断加大内需,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而不是靠所谓的出口创汇来增加个别从业者的利益;3、还要提高食用菌种植者的文化水平,让有文化的新兴的年轻的菇农来掌握未来的食用菌市场;<br/>4、上层的教授门、学者门应该在科研上下工夫,而不要在市场上夸夸其谈。</p></div>
<p> 动力在哪里?利润创造奇迹、高额利润更出奇迹,看看黄金产业、看看石油产业,看看军火产业,三代伟人没让农民富裕了,是不想吗,是没努力吗,是文化层次不够吗,都不是,理由只有一个,国情。<br/> 时间、需要的是时间。中国农民富裕了,相关联的产业就动力十足了。</p> 要想早日达到这种局面,大家都要努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