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人 发表于 2009-8-1 13:59:07

桂林晚报:菌种出现问题菇农损失近50万 含泪投诉

转新华网:<font face="Verdana">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2/26/content_15803877.htm</font><br/><br/>
<p><font face="Verdana">&nbsp;</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2009年2月25日,兴安县6户食用菌种植户向本报投诉:他们去冬今春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筹集资金60多万元,种植约100亩食用菌(蘑菇),其中由“全州食用菌蘑菇协会”周某提供某号菌种种植60多亩,基本不发菌(但其他品种正常),造成经济损失约50万元。他们本想通过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结果反落得一个血本无归的凄惨境地。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几位菇农含泪哭诉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湘漓镇江口村委文才仁、罗世宏、唐保明3户菇农反映,2008年秋,他们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办起了江口村委蘑菇示范基地,并在有关人员带领下,于2008年9月2日到“全州县食用菌蘑菇协会”周某处,洽谈蘑菇菌种及种植协议。周某说他负责全面技术,保证每平方米产菇15斤以上。于是,他们就在周某处订购了1.5万袋菌种,单价为每袋2.4元。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2008年10月3日-11月4日,经周某到现场讲解堆料及配方技术,并检查是否合格后,于11月4日起在周某指导下开始播种,随后进入管理期。2009年1月4日,周某也到现场讲解了初步管理技术,说过几天夫妻两人来给他们传授全部管理技术。过了一段时间,种其他渠道菌种的蘑菇发菇都正常,而周某提供的两个菌种,只有第一批出菇少量,余下&nbsp;</font><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 1万多平方米基本没有出菇。菇农们急了,遂打电话找周某,但周某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2月3日,几位菇农和镇政府有关领导来到全州县农业局,讲述了种植蘑菇的情况,想找周某询问有关菌种不发菌的原因。办公室人员说周某的菌种可能出现问题,全州县已有很多人反映了这种情况,现在他人也找不到,电话也联系不上。听到这,几位菇农顿感事情不妙,在办公室人员的建议下,他们只好在全州农业执法队投诉备案。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几十万元投资,眼看将血本无归,几位菇农回到家后,有的在家整整睡了两天,茶饭不进。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将此问题反映到兴安县人民政府及农业局,请政府主持公道,向周某索赔损失。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据记者了解,文才仁是新任的江口村委会主任,他是想为人民群众多做点实事,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才带动群众规模种植食用菌的。没想到不仅自己受害,还把几户群众也拉下水。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现在,他们除了自己积累的20多万元投资回本无望,向信用社贷款和向亲友的借款共计20多万元及欠农民工的10多万元工资,都无法还清。<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兴安农业专家现场鉴定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2月25日下午,记者查阅了由兴安县农业局农艺师唐荣化、雷建军、蒋正岑经现场调查,对此投诉作出的鉴定报告《关于兴安县湘漓江口村委蘑菇基地不出菇的原因和造成经济损失的报告》。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报告称,文才仁等菇农种植的蘑菇占地面积 77亩,搭棚约 15000平方米,播种时间,11月4日开始到12月12日结束。播种17290瓶(袋),其中15290瓶由全州县蘑菇协会周某提供,2000袋AS2796则由兴安县农业局菌种中心提供。在同样管理的情况下,兴安县农业局菌种中心提供的菌种,发菌正常,而全州县蘑菇协会周某提供的菌种,只有2010瓶发菌正常(第一批菌种),播种面积&nbsp;</font><font face="Verdana">&nbsp;&nbsp; 1675平方米,而第二批和第三批提供的菌种13290瓶,播种面积11000平方米(319个菇棚),其中只有100个菇棚发极少量菇(每个菇棚边缘仅有几朵),而219个菇棚不发菇。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几位专家经现场考察认为,蘑菇从播种到出菇约 40天。今年元月到 2月份,气温比往年高,按道理应该是大量出菇的季节,但江口蘑菇示范基地11000平方米至今无菇。其主要原因是:覆土层无菌丝或者是少量菌丝,而栽培料层菌丝也比正常发菌菇棚少,有的菌丝已变黄,有臭味。从检查料面来看,可以排除杂菌污染,抑制菌丝生长的可能。覆土层无菌丝的原因,应该与菌种的适应性有关,与栽培技术管理关系不大,周某提供的菌种有可能是低温型菌种,不适合在兴安今年这样的高温气候条件下栽培。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几位专家通过考察分析得出评估结论:江口村委蘑菇示范基地,由全州蘑菇协会周某提供的13290瓶菌种,栽培11000平方米蘑菇,因菌种原因(主要是适应性)造成经济损失33万元人民币。至于这些菌种为何菌丝不上土层,不扭结产菇?菌种是否属低温型?或是其他原因造成损失?有待上级权威部门专家再作进一步鉴定。<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兴安消协已受理菇农投诉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据记者了解,全州县农民种植周某提供同一菌种的蘑菇面积更多,损失更大。但全州农民种植其他人提供菌种的菇棚,却都能正常发菌。此外,兴安县崔家乡上塘村梁建章、陈先宇等3户菇农也向记者投诉说,他们种植由全州周某提供同一菌种所种植的17亩蘑菇,也基本不发菌,损失约15万元。但他们种植的由北流人提供菌种的约13亩蘑菇,却发菇正常。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nbsp; 2月25日下午,兴安几户菇农已将有关周某提供的菌种问题,投诉到兴安县消费者协会,准备通过法律渠道向周某索赔损失。本报将对此作追踪报道。(记者文烨 见习记者卢净非 实习生易佳) </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 </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br/></font></p>

老玩童 发表于 2009-8-2 08:11:12

其实这里的猫腻大家都知道,哈哈哈,玩砸锅来吧。

sdaaaw123 发表于 2009-8-2 09:30:16

估计是拿栽培种扩栽培种

这事见过

平菇叶 发表于 2009-8-1 21:24:02

别相应haozhao,生不出好狗。嘿嘿 粗话说真理别有韵味。

云天 发表于 2009-8-1 20:03:39

<p>害死人</p>

木鱼 发表于 2009-8-4 13:44:05

<p>养殖种植都有炒种现象,怕</p>

sdaaaw123 发表于 2009-8-6 12:33:55

不杀难平民愤

lsy6560483 发表于 2009-8-22 12:26:43

<p>不同群体在利益驱使下产下的怪胎。</p>

漳州菇 发表于 2009-8-22 11:25:44

<p>在哪里??</p>

myb 发表于 2009-8-22 11:43:36

<p><font size="3">谁来保护菇农这个弱势群体?靠不懂行的政府?还是靠自己把。</font></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桂林晚报:菌种出现问题菇农损失近50万 含泪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