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天下 发表于 2018-9-17 13:40:55

云南木水花市场的前世今生

  如果说木水花市场诞生之前,云南野生菌还只是山区农家“特享”美食的话,那么木水花市场的兴起,则实实在在放大了云南野生菌的商品属性,为云南野生菌走上百姓餐桌、走向全国作出了有力贡献。
  木水花市场是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从2005年成立初的10亿元年交易额,到2017年交易额达70.8亿元,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野生菌资源,木水花市场逐渐成长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野生食用菌经销、物流中心。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凌晨时段集中批发
  8月中旬的云南正处于野生菌上市高峰期。8月10日早上6点40分,市场内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有的商贩正忙着把装有野生菌的塑料箱和泡沫箱拉到摊位处卸下,有的商贩正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将菌上的泥土刮去,为接下来的销售做准备,看上去比白天的时候还要热闹许多。在市场成立早期,每天的批发时间只在凌晨时段,随着野生菌交易量的增长,批发时段延长至每天0时到7时、14时到18时,其余时段则为零售时间。除了菌子收购商将野生菌运送到市场内供批发商采购外,也有收购商直接派人到菌子产地蹲点收购。
  商户细化分工共同盈利
  目前,云南野生菌产业已经形成了从采摘到初加工、从运输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商户们也形成了野生菌保存、加工、销售、物流运输等多种分工。
  以野生菌冷藏保存为例,将野生菌放在零下30℃的冰柜内快速冷冻,可以最大限度保持野生菌的鲜度,而放到零下17℃的冷库中则能实现野生菌的长期保存。近年来随着许多大型冷库在昆明建立,冻干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野生菌的保存当中。
  如今市场内的野生菌货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云南,来自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省份的野生菌也会在这里销售。此外,朝鲜松茸、缅甸鸡枞、老挝红菇、巴基斯坦羊肚菌也能在这里买到。来自各地的菌子上市时间交错、品种形成互补,再加上冷冻保鲜保存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消费者在野生菌落潮以后依然能买到多种多样的野生菌,而在成熟的物流体系支撑下,这里的野生菌销售市场也拓展到了全国各地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统计,野生菌作为云南龙头产品之一,出口创汇仅次于烟草、花卉和蔬菜,居第四位。全省每年野生菌旺季,野生菌产业从业人员达23万人次。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内的商户也从刚开办初期的30户-50户,发展到现在近千户,每户年均收入30万元以上。此外,销售的野生菌品种也从最初的10多种扩大到250多种,几乎涵盖了云南常见的可食用菌品种。

  年市场交易额达70.8亿元
  “全国90%的野生食用菌云南都能找到,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云南的馈赠。”谈起木水花市场的兴起,董事长黄克良表示,云南丰富的可食用野生菌资源是市场发展壮大的根本基础,而成立野生菌交易市场的初衷,也源于早年经营野生菌餐饮店的相关经历。“20多年前我开了一家野生菌餐厅,每天都需要开车到楚雄、玉溪、宜良等野生菌原产地附近购买,来回路上非常辛苦。因此我就想要建立一个野生菌的交易市场,让拾菌子的人有个卖处,也让想吃菌子的人有个买处。”黄克良说道。
  当时人们对食用野生菌虽然有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是由地方农户上山自行采摘、自行销售。在这种经营分散的环境下,昆明市民想要购买某一品种的野生菌,颇有点“可遇不可求”的意味。为此,黄克良与几名合伙人共同出资100万元,于2005年注册成立了云南木水花旅游文化城有限公司,并在福发路选址建立了木水花市场。
  2005年初,木水花市场只有10多家农户进驻,到年底,进驻的商户差不多有七八十家,此后每年商户的增长数都在100户左右。木水花市场管理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市场交易量就达到1.97万吨,交易额达19.7亿元;到2017年,市场的交易量已达3.8万吨,交易额达到了70.8亿元,商户达到了千余户。
    但市场始终未脱离“卖资源”的传统交易形式。如何实现野生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市场接下来的发展目标。
  2018年7月,“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木水花分会”成立,成爱丽表示,下一步木水花市场将加强与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的合作,将市场打造为全国重要的野生菌科研科普基地。此外,市场还将建立野生菌评级准入机制,以更高的标准引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野生菌资源,全力将木水花市场打造成为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世界级野生菌交易中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木水花市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