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羊肚菌之外援营养袋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朋友对外援营养袋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也多次询问,由于生产上的事情繁忙,实验数据也需要对比总结,所以也没有多少精力一一解释,现在生产接近尾声,空闲之时做个简单的介绍。羊肚菌大田栽培发展至此不得不说外援营养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此之前,羊肚菌的栽培多年未有突破,2003年四川林科院谭方和老师借助美国80年代几个专利的思路,差别化的实现了国内的大田栽培技术,直至今日,国内技术主体尚未脱离谭氏技术操作范畴。
起初这样的技术处理被称作“菌丝触合技术”,后来绵阳的一家机构照猫画虎的更名为“二次补种或是二次栽培袋”,与此同时当时供职于四川省农科院的郭勇老师将立袋改为横摆袋更名为“外援营养袋”。
现在“外援营养袋”的叫法已深植人心,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名字的叫法更贴近其实际作用,并延续了美国八十年代专利的基本叫法行业认同。第二,民间团队运作种植的成功引发式的促进从业者称谓认同。第三,运作上农科院借助官方至民间的技术推广其叫法具有文件式的正式性。因此:“外援营养”在现有的行业技术体系下基本确立了称谓的一致性。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大家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对外援营养袋的一些困惑。
1.不用外援可以不?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不用外援营养袋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未用到外援营养的栽培基本以失败告终,现在羊肚菌进入商业化栽培阶段,投入产出的正向比对于生产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出不出菇已不是衡量现阶段技术水评的标准,盈利是作为生产的终极目标更是生产的出发点,目前技术体系下外援营养袋的缺失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本人对行业内不同地区民间羊肚菌栽培的四位前辈做过交流,他们在几年至十多年的栽培过程中未使用外援营养袋,偶尔一年也会出现高产的情况,但概率极低。所以,现目前来看若你的目标是搞生产盈利,那么尽量按照现有技术主体使用外援营养袋,假使你想以后羊肚菌行业是你的技术主体,那么可以尝试“去外援营养袋”的生产技术研发,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也是区别于谭氏技术主体的行业新格局了。
2.少用外援营养袋行不行?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了,首先一点来说,外援营养袋的减少也有出的相当好的情况,这个在生产上也是印证了的,但如何减少,减少到什么情况还能保持高产的潜力就不好说了,但相信了解其原理的同学会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在这里我们就不过多的探讨,因为对这方面的认识本身就是很有争议的。当然有些部分也是现目前不太想对外介绍的,思路就像火柴一样可以点亮用于取暖或指引光明的方向,任何方法都希望别人明确的蜡烛也不值得火柴燃烧掉自己作为代价去点燃。这里我只想聊我们该去向何方的问题。
其次:我们在聊“不用外援可以不”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聊过“去外援营养袋”这个概念,并明确这一定是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有一个需要明确的事情就是,一个新的技术主体,需要长时间的生产反馈才能验证其技术体系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生产的盈利,又要照顾到技术的革新,在操作上循序渐进逐渐减少是即安全又有效的方式。“高手在民间”是建立在有盈利再革新的基础上的,就现目前该搞研发的搞运作,该搞运作的生产主体却在搞研发的背景下,逐渐“少用外援营养袋”过度到“不用外援营养袋”是最安全可行的方案。
3.不撤外援与撤外援的区别?
这个问题好像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而且应该给部分人解释过了,这个问题爆发式的提问其实很容易理解,看到别人没有撤袋且出的不错就发觉自己做了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其实大可不必。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回到起点,话说当年美国专利里提到的外援引物在很短的时间里供其利用,之后通过人为的刺激达到出菇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大田技术与之是天差万别。前者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促成出菇,而大田栽培是被动等待出菇。两者的根本区别一个主观能动,一个是被动等待。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个不重要,只要出菇就行,但实则不然,有很多人说羊肚菌大田栽培是靠天吃饭,那只能说关键是你自己靠不住,处于大田栽培的农业生产结构固然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不能是灭绝性的,假设出现了灭绝性的后果,那也只能说技术处理的环节是有很大问题的,不管如何都是人未尽其事造成的。当然,菌种出现问题也包括在人未尽其事的范畴。
国外的工厂化栽培会将种植出菇的周期控制到最短时间内,这样效益才可提高。外援营养提供后菌丝迅速生长并吸收养分,活力尚且旺盛,通过撤走外援引物造成一定刺激促使出菇是为了与工厂化的最优化生产效率匹配,而大田栽培一般都是在等待最佳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外援营养袋持续的过程较长,菌丝入袋后一段时间先长入袋内与壤土内菌丝相连处已经枯竭死去,实际已不在与地下菌丝有所互动,自然形同撤袋,造成不撤袋照出菇的假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外援营养袋内会长菌核,土壤与外源营养袋相连接处菌丝枯竭,袋内菌丝无法将营养传递至壤土层菌丝,自然会把营养以肉眼可见的菌核形式储备起来。(在这里关于菌丝代谢的一些基础知识不做解释,不明白的恶补基础课程)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外援最好是要撤掉的,大田栽培现在我们所掌握的最短周期是下地40天出菇,假使一味偷懒“靠天吃饭”不做主观能动的促进,那么增产也是空谈,况且不撤袋细菌杂菌滋生造成幼菇病害更是得不偿失。
4.立袋与横摆袋有区别吗?
外援营养袋的如何摆放,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在操作上立袋比较麻烦,且立袋后容易造成倒袋的情况发生,这样在生产上就加大了人工的开支,而横摆袋避免了以上情况在生产上效率更高。第二,外援营养袋的使用主要是供给足够的养分,横摆袋加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袋内养分迅速得以被吸收,有利于营养的迅速获得。
外援营养袋作为现阶段栽培技术的主要处理手段之一,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通过长时间的生产总结继续会有新的认识及应用,“去外援”是现阶段行业共识,我们在每年的生产中都会划定区域进行数据收集,包括前面提到的谭方和老师亦在为“去外援”技术而奋斗,希望有朝一日技术有所突破。仅管现阶段羊肚菌栽培行业炒作的很热,但能够真正冷静革新的人不多,也为长期坚持羊肚菌研发一线的朋友而鼓掌,在不久的将来梦想能够得以实现,那时再来的人看了这些文字亦会觉得此时的我们都是菜鸟而已。
文章作者:张亚
我又来啦 外援营养袋内一般都有些啥成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