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网格架 发表于 2016-6-13 09:04:57

值得保存的十五个食用菌养殖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菌丝不发菌,不吃料
1、发生原因
培养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弱;菌种用量过少;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2、解决办法
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应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参加一些杀菌剂以克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应用浓度节制在0.10%-0.15%;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以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菌龄30—35天);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培养料干重的12%-15%为宜;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在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掌握控制石灰或过磷酸钙的用量,尤其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值7—8为宜。
二、平菇菌块不萌发
平菇接种后菌块出现不长杂菌也不萌发、菌丝变黄枯萎等现象,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1、主要原因
一是菌种老化,生活力弱;二是接种时菌块被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烫伤;三是遇高温天气菌种受高温伤害出现烧菌;四是原料处理不当,没有平晒,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五是装瓶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料发酸或发臭,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六是石灰加入过量,使培养基碱性过高;七是原料中松杉柏木屑较多,芳香油等抑菌物质含量高;八是培养料中加入过多的尿素等化学肥料,使培养料中氨气太重,抑制了菌种的萌发。
2、预防措施
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20~25天菌丝活动力较旺。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培育时间,避免高温伤害。接种时避免烫伤菌丝。配料时适当增加石膏的用量,装瓶装袋后及时灭菌。石灰用量不能过大,一般为2%左右。选用晒干无霉烂的原料,混有松杉柏木屑的原料应自然堆放6个月以上,经日晒雨淋除去芳香油类抑菌物质。根据所选材料加入适量化学肥料,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
三、培养料酸臭
1、发生原因
培养料陈旧,带有大量杂菌;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堆温过高,菌丝生长不良,杂菌趁机大批繁殖;拌料时加入了过多的尿素产生了游离氨气。
2、解决办法
陈旧的棉子壳或代料在配料前应在太阳下暴晒2-3天,并在拌料时加入0.1-0.2%多菌灵;如备料时发现培养料有酸臭味,要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拌料时应控制用水;已污染的料应及时挖除,用2%明矾水拌匀除臭;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为肥料用。
四、菌丝萎缩
1、发生原因
料袋堆垛太高,发酵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料过湿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2、解决办法
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放热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避免装料过多发酵温度过高。
五、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
1、发生原因
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2、解决办法
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六、霉菌污染
平菇上的杂菌绿霉、木霉、毛霉、青霉、曲霉等,生产中感染最多的是绿霉。杂菌感染后,与平菇菌丝争夺养分,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造成绝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从原料准备到菇棚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消毒灭菌,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
1、发生原因
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差或老菇房没有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2、解决办法
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值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拌料前曝晒2—3天。
(2)选用抗病、高产、无杂菌污染的菌种,加大菌种用量,将菌种用量加大到30%。
(3)拌料时使石灰用量加大到5%,加入0.1—0.2%多菌灵,或0.5%--1%盐。
(4)采用熟料或高温发酵料栽培。
发酵时间的长短及翻堆次数,要根据气温灵活掌握,高温季节每2天翻堆1次,发酵6—7天,低温季节每3天翻堆1次,发酵8—10天,如用隔年的陈料,应缩短堆制发酵时间,比如用隔年陈棉皮为原料(配方88%棉皮+10%麸子+1%石膏+1%蔗糖)堆积发酵3天最好,料温高,则各类高温微生物的活动增强,用这种发酵料栽培平菇出菇早,产量高,如发酵时间超过5—7天,料温降低,放线菌随温度降低数量依次递减,而某些霉菌活动增强,用这种发酵过头的培养料,平菇菌丝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翻堆时要注意堆表皮5cm的料,堆中心料与中间料位置互换,使所有培养料都在堆制中达到60—70度高温,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发酵时间,翻堆次数要灵活掌握,以最终发酵好的培养料手握柔软有弹性,有发酵香味,没有刺鼻臭味,能看见少量白色放线菌丝为好。
(5)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为宜,避免过湿发菌。
发酵好的料,及时装袋,装袋时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好。过干加石灰水,过湿,可加入适量生石灰进行调整。装好袋发菌时,掌握空气相对湿度60%—70%,要在通风良好,空气偏干的环境发菌。当地可以露天发菌,也可在闲置屋里或棚内发菌,但是一定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在棚内发菌可先不盖棚膜,以避免空气相对湿度过大。
(6)袋两端打孔增氧,通风透气。
(7)发菌期袋温应控制在20—25度,最高不能超过28度,发菌一般需20—30天,在此期间,随时注意观查料温,通过倒堆,控制袋温在20—25度,避免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引起烧菌或烧料。
(8)保持环境卫生。菇棚使用前必须清除残留的培养料,垃圾等污染源,并用10%的石灰水涂刷墙、棚顶及地面,或用2—3%的甲醛液喷雾,或每立方米空间用5克硫磺薰蒸,同时,喷0.4%DDV或0.2%的乐果杀灭害虫。进料前,棚内地面和墙上都要撒上生石灰面。
七、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
1、发生原因
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料中氧气不足或料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累过多,抑制了菌丝生长;遇低温天气,积温不够。
2、解决办法
装袋应松紧适宜,扎口不宜过紧,或用针在接种部位扎些通气孔;遇低温,应采取保温措施,减少通风换气次数。
八、软袋
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
1、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2、解决办法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多;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九、菌丝未满袋就出菇
1、发生原因
菌种用量过大;菌种太老,老菌块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未等菌丝完全发满就出菇;发菌场地光线过强,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袋口松开过早;在菌袋中部产生该现象是由于装料不紧,留有空隙加之见光,就会产生子实体。
2、解决办法
控制菌种用量在12%-15%;选用菌龄适宜菌种;注意避光和夜间保温,改善发菌环境,在接种后25-30天内尽量少见光;待菌丝发满后再打开袋口;装袋时利用木棒压紧。
十、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1、发生原因
菌丝长满10天左右就会陆续出菇,若迟迟不出菇原因主要有:
①菌种选择不当,菌种的温性与出菇的温度不相符。冬季栽培使用高温型菌种;春季使用低温型菌种等。例如,选用低温菌种在春季播种,待菌丝长满培养料正要出菇时,气温正值偏高的季节,不易出菇。
②昼夜温差过小,缺少温差刺激或通风不良;出菇期间温度过高或过低,缺少温差和光照刺激,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菌丝无法扭结成子实体原基。
③培养料C/N比不当,不利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培养料的配方不合理,麦麸、米糠、玉米粉等含氮物质添加量过多,营养生长过盛,菌丝徒长结成厚菌膜。
④料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皮;
⑤光线不足。
畦床栽培播种后,在培养料面上先覆盖一层经消毒过的报纸,然后再盖一层薄膜。盖报纸可防止薄膜内的水滴直接滴在培养料的菌丝体上。如果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接触更多的水分就会萎蔫或徒长形成菌皮。另外,报纸也可以遮光和通气,有利于发菌。当菌丝生长吃透培养料时就应揭去报纸,这时塑料薄膜用铁丝或竹片支高20厘米左右,并适当通风,增加温差和光照,菌丝就会扭结成原基;否则,如继续严盖报纸和薄膜就会缺乏氧气和光照,也会阻碍平菇原基的形成,迟迟不出菇。
菌丝长满袋后,在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厚菌膜,菌蕾不能分化。
培养料含水量低,应解开菌袋灌水。方法是:把菌筒泡在清洁的水中,为了让培养料尽快吸水,用细铁棍在菌筒上扎洞(细铁棍要用火灼烧灭菌),让其吸足水分,但不要积水。同时进行温差刺激,昼夜温差越大越好。
多品种混种,互相抑制也不易出菇。栽培时一定要避免一个菌袋内接两个及以上的品种。
产生农药药害致使不出菇。如在出菇前使用敌敌畏、敌百虫等挥发性强的农药,会引起菌丝徒长而不现原基或出现畸形菇。
高温季节覆土出菇。因覆土过于肥沃,线虫繁殖,吞食菌丝,致使菌丝体结构破坏而不出菇。所以在覆土栽培前,必须对土壤进行严格的杀虫、杀菌处理。
二潮菇补水,水中添加大于1%以上浓度的尿素,菌丝体转为营养生长致使生理状态改变而不出菇,或出现酒杯形状的幼小子实体,生长极慢。因误施尿素不出菇,要连续浇灌2~3次大水,水中加入1%~2%的明矾,或加入3%~5%的豆饼粉,中和掉尿素,就可以出菇。
所有不出菇的原因,或改变菌丝某种生理状态,或菌丝受到某种伤害,有的伤害从菌丝外部特征上不容易观察,但都影响菌丝的正常出菇,因此,培养健壮的菌丝体和防止其他不良伤害同等重要。
2、解决办法
①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温型的菌株,或选择广温型的菌株。菌株的温型应与播种期配合。
②选用合理的培养料配方,控制培养料的碳氮比例。
③出现菌皮或菌膜可通过搔菌法处理,即用小钉耙将菌皮或菌膜轻轻耙破,给予温差和透光刺激,适当通风,促使原基形成。
④注意通风换气,加大温差刺激;
⑤发满菌后增加一定散射光。
十一、烧菌
1、原因
①菌袋堆叠过高过密,未及时翻堆;
②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气不良。
③生料栽培中菌袋较大,且堆叠过高,或床栽时展料过厚。
2、防治对策
① 高温天气,应松散直立放置,待袋温稳定后再堆叠;
② 培养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降温。
③床栽时展料厚度10-12厘米为宜,不要过厚;
③ 注意观察料温柔环境温度,及时透风降温。
十二、菌丝表面出现"菌冻"
发菌期间,平菇菌丛的生长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产生热量,使料温和环境温度形成温差,这个温差使膜内菌块表面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珠,培养袋两端通气不畅,水分来不及蒸发,聚集在菌袋的下凹处,形成隔氧层,时间一长,受害的菌丝处会因缺氧和淹渍而自溶死亡。生产中应注意经常倒袋,通风及培养袋扎孔增氧。
十三、部分料袋只有一端菌丝发育较好
灭菌锅水装太多,部分袋进水,使袋内过湿,影响菌丝生长。或袋口扎得太紧,造成氧气不足,使菌丝生长受阻。通风倒袋是解决的主要方法,具塞式扎口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十四、菌丝生长缓慢
(1)培养料含水量大,通气不良。培养料含水量要掌握在60—70%为好,料过湿菌丝生长缓慢,可在袋两端打孔,加强通风换气。
(2)袋装的太实太紧,打孔。
(3)培养料发酵过头。
(4)菌种老化或菌种带菌。
(5)发菌的场所通风透气性差,空气相对湿度过大。
(6)发生绿霉:绿霉菌与平菇菌丝争夺养份,使平菇菌丝生长缓慢,料温降低。
一般高温高湿,通气不良环境发菌易发生绿霉,绿霉发生后,如量少时,要及时把污染袋捡出,单放在室外通风好,气温低,空气干燥的地方,平菇菌丝会逐渐恢复生长吃掉绿霉。或者挖掉绿霉,撒一层石灰面,继续在棚内发菌,但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
十五、虫害
主要为红线虫,学名为真菌瘿蚊,趋湿趋光。具有暴发性,一个雌虫能产20—30个幼虫。在发菌期间,菌袋内培养料表面容易发生,发生后,可用ALP薰蒸,每立方米空间1—3片,遇湿时产生HP剧毒,密闭蒸24—48小时。
值得保存的十五个食用菌养殖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安平浩璟食用菌网格生产厂家,平菇网格、秀珍菇网格、杏鲍菇网格、草菇网格、黑木耳养菌网格、等多种食用菌网格网架产品,闫许涛:15533805618(微信)QQ1545391536 http://www.hjwangge.com
http://bbs.emushroo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06/08/105828khp3911ylz5ulh5k.jpghttp://bbs.emushroo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505/19/082309a0yittsasdq8ip8n.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值得保存的十五个食用菌养殖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