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荪成贵毕节地区菌界“新秀
在贵州毕节地区,“竹荪炖鸡”是当地的一道特色菜式,而当地人尤为喜欢食用织金的竹荪。织金素有“竹荪之乡”的美誉,2010年织金竹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织金的竹荪是红托竹荪。与红托竹荪既相近又不同的有冬竹荪,近年来冬荪产业在毕节地区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的栽培“新秀”。
冬荪,学名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又称竹下菌、竹菌、无裙荪,为鬼笔科、鬼笔属真菌。贵州大方,是毕节地区乃至全国冬荪的主要产地,被誉为“冬荪之乡”。
价格可观 栽培潜力大
冬荪的正常生长形成温度不能高于20℃,菌柄伸出温度必须在10℃以下,而且湿度要求85%以上,而大方县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十分适宜冬荪生长。冬荪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菌柄、菌托和子实体还可入药,药性为甘,淡,性温,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痛。冬荪还可抑制腐败菌生长,作为食品的短期防腐剂。
目前,国内冬荪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在国外,则深受法国和德国的一些地区消费者青睐。然而,市场上主要还是靠野生采集加工为主。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了解,自2011年后,冬荪的价格较高,是竹荪的两倍左右,于是大方县逐年增加栽培面积,2013年度的产量合计在2吨左右,价格为400—450元/斤;2014年度总产量为6吨左右,单价在280—350元/斤;2015年度大方县及周边地区栽种了大约有2000亩,产量预计在20吨以上,价格在250—300元/斤,主要销售网点为昆明、武汉、广州、贵阳和成都等地。
如今,冬荪产业已扎根大方,形成规模化种植,并逐渐成为业内焦点。据悉,6月8-10日在大方召开“2016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大方)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将专门设置“冬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冬荪或将成为大方县继天麻之后的又一靓丽名片。
冬荪连接天麻产业实现循环经济
据介绍,截至2015年,大方县冬荪种植面积约2000亩,当地采用的利用天麻废弃菌材种植冬荪的栽培方法,实现了天麻产业和冬荪产业的连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秸杆作为部分添加物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既减少了木材的用量,又可以实现废弃秸杆资源化利用。
大方冬荪的种植方法还主要种植模式还有林下仿野生种植、玉米套种冬荪、火麻套种冬荪。林下仿野生种植法,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作为培养料,即可以减少森林火灾,又可以使林下废弃物产生经济效益;而火麻林下套种冬荪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立体经济模式,火麻籽作为药食两用产品,火麻皮作为纺织原料,火麻杆可以作为冬荪的栽培料,这样火麻即可遮荫,又可形成火麻产业,实现冬荪产业和火麻产业的结合,实现循环发展。
尽管冬荪产业种植规模在不断壮大,但菌种生产缺乏统一标准,采收加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产业发展。在6月8-10日的2016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冬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业内专家将把脉冬荪产业发展。
《养生论》:“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题白鹤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