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这是什么野生菌?是虎奶菇吗?
这是万寿果树上面长出来的野生菌,请同志们帮找一下资料,谢谢大家! 桃红平菇吧。。。。 我们本地叫“韧皮菇”,也叫枫树菇。味道鲜美,有嚼劲。
1概述
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Fr.)Boedjin sensu lato又名红侧耳、桃红平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和扇形侧耳Pleurotus flabellatus(Berk&Bt.)Saccardo、玫红侧耳Pleurotus ostreato-roseus Sing.、桃红侧耳Plettrotus salmD—neo-stramineus Vasil。是同一种的不同生态型。是泛热地区(从热带到亚热带地区)一群色泽鲜艳(水红色)的食用菌。据研究红平菇是_种天然的六倍体,菌丝生长快,出菇早,子实体产量高,是遗传育种的好材料,80年代江西省宜春食用菌研究所在宜昌,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在武夷山、广西自治区植物研究所在弄岗分别找到国产的红平菇.,经人工栽培实验,逐渐在浙江、湖南、广西推广。据分析红平菇每100克含粗蛋白23.4克(高的达36克),总糖66.7克,还原糖9.6克,粗脂肪3.2克,灰分8.4克。红平菇只要适时采收,味道鲜,有蟹味,风味特别。老时纤维化改用油炸是很好的纤维性食品。栽培红平菇的废培
养料(稻草、麦秆)是饲养牛、猪、鸡的好饲料,值得进一步研究。
2形态和习姓
2.1形态子实体单生、叠生菌盖幼时勺形或贝壳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开展呈扇形,直径3—8厘米,边缘外卷,波状。菌柄侧生,短细。菌褶幼时特别红,后逐渐褪色为水红色,奶油色至灰褐色,密集,很狭。孢子椭圆形,光滑,6一10×4_5微米,与菌褶同色。有锁状联合。有缘囊体,无侧囊体。
2.2习性夏秋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阔叶树的枯干上,也在棕榈、橡胶树和竹子上找到。
2.3 分布中国(福建‘、江西、广西)、泰国、柬甫寨、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北婆罗门洲、日本、巴西、墨西哥。
3生物学特性
红平菇是热带一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木腐菌。但和平菇_样,适应性很广,容易栽培。
3.1水分红平菇在热带地区多发生于雨季,在亚热带地区多发生在梅雨季节。培养基的含水量以65%为宜。
3.2营养阔叶树木屑、蔗渣、棉籽壳、,稻草、麦秆都能满足红平菇对碳源、氮源及矿物质的要求而且产量高。
3.3温度红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l 8-34℃,最适温度26—28℃(有的菌株24—3 O℃),菇蕾分化温度1 8—2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20一30℃。
3.4光线红平菇菌丝生长时不需要光线。菇蕾分化和子实体长大时需要750—l 500勒克斯的光线。
3.5空气红平菇生长需要新鲜的空气。菇房每小时通风换气5—8次
3.6 pH值红平菇生长的pH值4—9,其中pH6—7茵丝生长最快,菌丝粗壮,洁白,浓密,长势强。
4 栽培技术
4.1栽培材料
4.1.1主要材料红平菇可以用阔叶树的段木和树桩进行栽培。也可用阔叶树的木屑、蔗渣、棉籽壳、稻草、麦秆作为主要材料进行栽培。
4.1.2辅助材料麸皮、米糠、棉籽粉、石灰、碳酸钙等。
4.2栽培方式塑料袋熟料栽培或生料栽培,也可以床架式栽培。
4.3栽培季节春一秋季节都可以栽培。
4.4栽培场所和平菇栽培场所相同。清洁、明亮、通风、用水方便的菇房是理想的栽培场所。
4.5栽培工艺
4.5.1母种的制作与平菇母种相同。
4.5.2原种的制作与平菇原种相同。也可以用液体菌种接种到小麦粒中,培养而成。
4.5.3栽培种(栽培袋)的制作红平菇栽培袋的制作和平菇栽培袋的制作方法相同。红平菇除熟料栽培之外。也可以用生料栽培。据介绍,巴西的菇农用如下的配方栽培红平菇获得高产:甘蔗渣l OO千克、米糠8千克、稻草3千克、碳酸钙2千克,加水拌匀在60℃巴斯德灭菌2—4小时,装袋或装箱,接种麦粒菌种(料重的)1 O%一20%。另外,泰国菇农用小麦秆1 OO千克,棉籽粉1 3.2千克,加水拌匀,在杂菌入侵前,接种麦粒菌种(1 O%一
20%),红平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达85%一1 3 8%。
5采收
红平菇的产量因使用的菌株,培养料配方培养条件,子实体采收时的成熟度而有差异。由于红平菇成熟后,组织纤维化(菌柄及其附近)不适合食用(油炸食用例外)。因此,应在菌盖未完全开展之前采收。
幼嫩的鲜菇在当地市场上销售。
资料来源:三明真菌研究所 作者:黄年来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6-3-28 06:10 编辑
忍不住说一句,最近没有人回答问题了吧。这个叫紫革耳。不多说,易菇不是说话的地方。楼主抄的资料错了一个字,概述里说的江西采集地不是宜昌,是宜春,也就是鄙人所在的这个研究所。但那不是你图片里这样的东西。 感谢鄢大侠出手相助。图中野生菌与紫革耳的吻合度较红平菇为高。
【药材名称】紫革耳
【别名】光革耳、蘑菇
【原形态】子实体初期肉质,后变为强韧革质。菌盖扁平,后为漏斗形,罕为贝壳形,直径5-10cm;盖面初时有细毛,很快消失,往往粗糙或有不明显环纹,初时葡萄紫色,渐变为淡黄褐色或茶褐色,老后褪色为浅土黄色。盖缘薄,粉状,后期生稀条纹。菌肉白色,韧,后变为木栓质,菌褶延生,较密至稀疏,幅窄,往往在柄上交织,淡紫色至紫红色,后变为土黄色;褶缘平坦。菌柄偏生,偶有侧生,短,长2-3cm,粗1-2.5cm,紫色,有灰色软毛,强韧,中实。囊状体圆筒形、棒状或纺锤形,无色,(36-50)μm×(8-14)μm。孢子卵状椭圆形,无色,光滑,(6-7)μm×(3-3.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腐木或伐桩上。夏季丛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革质或半肉质,扇形、半球形或斜漏斗形,直径4-8cm,紫葡萄色、紫褐色或菱色。边缘内卷或常呈波状,表面具细绒毛或光滑,有辐射状纹理。菌肉类白色。菌褶稍稀疏,类白色、淡紫色或淡黄褐色。菌柄侧生或偏生,长1-4cm,直径0.5-2cm,表面具淡紫色或淡灰色绒毛,中实,质韧。气微,味淡。
【性味】淡;性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g。
【摘录】《中华本草》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6-3-28 0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忍不住说一句,最近没有人回答问题了吧。这个叫紫革耳。不多说,易菇不是说话的地方。楼主抄的资料错了一个 ...
赞赞赞赞赞赞
请问楼主是哪个地区采集到的 学习了,没见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