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人 发表于 2004-10-31 21:45:34

全球食用菌中心将向中国转移

消费增长,优势凸显,中国食用菌的全球贸易发生历史性变化——

张寿橙

贸易全球化给中国食用菌产业以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

贸易全球化给中国食用菌产业以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也给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提出严峻的挑战。中国农产品限于诸多历史原因,在全球贸易中,大多处于劣势地位,2004年1月—7月份计:出口106亿美元,进口却达143亿美元,逆差37亿美元。

但在我国众多出口农产品中,却有着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优我精的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品。2003年,全国海关34个出口编码的食用菌产品,包括接了种的香菇菌棒出口贸易额,达6.22亿美元,除极少的进口外,基本上纯属出口。这34个编码食用菌,涵盖我国南北所有食、药用菌及其制品,而25年前,这几乎为零。出口食用菌,以香菇独占鳌头。

日本——作为香菇大国,1990年前,似乎主宰全球,自1996年之后,其干菇消费的三分之二约9000吨,鲜菇消费的四分之一强约28000吨,已为中国取代。现在日本唯有采取各种阻遏措施以守住仅存的市场。中国香菇实在太强大了,如果不是采取各种贸易壁垒和闭关自守办法,日、韩这些主产香菇的国家市场早就被中国占领。

中国食用菌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但大发展却是这20多年的事。2002年评估,并得到国际蘑菇学会主席MarkWech博士证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世界食用菌2000多个品种中,我国就有981种,现已投入商业化栽培的20余种,总产量占全球60%以上,总产值约200亿元,贸易额占全球的40%。可以说,全球食用菌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国食用菌在全球贸易中具有文化、科技和劳动力的相对优势

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根基,使中国人特别适应这一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与栽培食用菌的国家。香菇栽培历史已达1800年,在西晋时就已形成规模。800年前的龙泉人何澹即已写就185个字的砍花法精华,其后被日本引用。日本有一本称为《惊蕈录》的香菇栽培传世国宝,其“惊蕈”二字,就是我国浙江龙、庆、景三县菇民的方言。木耳栽培历史也很悠久,最初都是用孢子的自然繁殖,技术水平很高。一个产品搭上历史与文化优势,它就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将十分珍惜这一历史瑰宝。

作为机械化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带有真菌繁殖的特殊形式,在食用菌产业上,我们具有既优于发达国家劳动工资成本的优势;又有比发展中国家较高的栽培技术优势。这种栽培队伍优势正源于我们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显然,低工资并不能涵盖产品成本的全部构成。日、韩、美和我国台湾农业劳动者的人均工资分别为我们的20、10、30、12倍左右,但大宗农产品的产出率如小麦和大豆,美国是我们的105—120倍,我们的工资再低,也还是他们的成本低,何况有较高的补贴。食用菌则不一样,除蘑菇和金针菇及部分侧耳属菇类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外,大多以手工劳动为主,香菇、木耳70%以上是手工操作。日本和美国生产一公斤鲜菇成本价应是4.8美元和6.2美元,而我们送到日本和美国超市上,每公斤才1.55美元和2.1美元。蘑菇和金针菇机械水平高了,劳动工资成本低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就受到限制。此外,一些工资成本低又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如泰国等,再扶它,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这就是文化原因。

深厚的中华饮食文化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长寿健康、高蛋白、低脂肪、素食健身等因素,将使食用菌越来越受现代人欢迎。来华旅游人士的飞速增长,华人华侨在国外餐饮业的发展,尤其是欧洲,7000多华人华侨餐馆为传播中华饮食文化起了桥梁作用,而菇、耳类产品,是最具特色的中华饮食。欧洲人喜食白蘑菇,不喜香菇,25年前,3吨香菇在法国两年才卖完,但今年已消费200多吨。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的香菇和木耳。可以说,哪里有华人华侨,哪里就有菇耳市场。

中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冷藏、储运、分装以及海、空和陆上运输的有利条件。作为贸易全球化时代,这些条件是必备的。

加入WTO极有利于我国食用菌的全球贸易

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实行高额农业补贴,长期来阻遏着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自由贸易。近年来,这一趋势有所改变。欧盟计划自2006年起,7年内削减农业补贴84%。由17个农业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强烈要求农业发达国家将农产品进口配额提高5倍。

中国台湾“经济部”出于入世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压力,建议其“农委会”开放更多大陆农产品进口。目前,除香菇外,黑木耳、毛木耳等菇耳均可进口,一旦香菇开放,台湾有干、鲜香菇上万吨的市场,台湾除金针菇生产已有较高机械化水平外,其它菇耳市场也很大。欧盟对我国“普惠制”税率优惠虽已于上半年取消,但5%的税率优惠取消无碍我国出口大局。与食用菌业相关的欧盟蘑菇,自2003年上半年开始,除主产蘑菇的荷兰和法国外,所有国家进口量均比前两年同期提高,2002年和2003年进口分别为21648吨和20970吨,比2000年同期14530吨已大有提高;美国FDA自今年3月1日起,全面解除对中国蘑菇罐头的“自动扣留”。1989年,由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以我国蘑菇罐头食品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并导致食用者伤害,决定停止进口,现历时15年的贸易壁垒解除,形势有利于我国食用菌的全球贸易。今年仅一季度福建省出口蘑菇罐头即达5.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5.23%。日本人喜欢吃食用菌,消费水平很高,市场很大,其极力保护的是香菇,黑、白木耳、松茸似乎完全为中国货,黑木耳日本自产仅8.6吨,中国输入达2308吨。日本的灰树花年消费3.6万吨,小平菇年消费7.8万吨,滑菇年消费2.7万吨,市场都很大,今后均可尽力开拓。至于香菇,不论他们采取何种阻遏措施,日本的广大消费者及同中国做生意的商人,还是十分喜爱价廉物美的中国菇的,人为阻遏贸易终非长久之计,这个市场不可能完全丧失。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规则变化多端,唯努力适应,据理力争,方能取胜

就在今年8月初,日本厚生省对食品、添加剂等农残标准又进行了修改,共已制订242种针对128种农产品农残标准,并于2004年9月1日起执行。如毒死蜱、唑螨醋是我国推荐的无公害农产品推荐农药,此次也作了调整,且幅度很大,有加严的也有放宽的。

日本修改后的《种苗法》、农林规格——《JAS》法,针对中国干、鲜菇的进口,必须以产地标志等,要求十分严格。自今年4月1日起,一年内以6套DNA分析装置对中国拟进入日本之香菇等农产品进行检测,以判别其种源是否来自日本。至于产地无公害认证、生态认证、安全认证、有机认证等更已成为全球的基本趋势。

美国的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还有个规定:即对美输入之食品与饲料企业,应先向其注册的法规和进口提前通报的法规,简称B/T法规。输美香菇、木耳品级要求不如日本高,但B/T法规必须遵守,在手续上也不是很困难,如到岸通知,海运在8小时前等,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将增加许多麻烦。食用菌产品进入西方人开的一些超市,尤以美国人的超市,除常规手续外,还有AS8000认证,亦称“社会责任标准”。例如:你的菇耳进入沃而玛,必须承担“非童工生产”、“非犯人生产”,乃至车间和工人生活标准,包括工资福利等道德标准。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市场门槛不断增高,唯适应才能在贸易中取胜。

以大卫、李嘉图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为理论基础的生产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已经通过GATT,即当今的WTO,作为规则由成员国签字,自由贸易是不可阻挡的。各个国家以不同的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以延缓其农民所受之冲击,也在情理之中,如日本对中国干、鲜香菇的进口阻遏可谓淋漓尽至,无所不尽其极。但日本无法抗拒中国香菇。欧美食用菌市场,全球食用菌市场的完全开放,仅时日而已。中国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唯适应这一形势,努力改良自身的生产环境和经营水平,熟悉贸易规则,才能在食用菌国际贸易中取胜。

我国食用菌的全球贸易具有优良的后备市场和商品缓冲地

小康型社会的食物构成;低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需求,使食用菌类食品更普遍地为人们所认识、所追求。

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显示着食用菌产品,特别是鲜菇从栽培、保鲜、贮藏、运输、包装和分销都具有设施上的保证。一个科技落后,交通闭塞的社会,不可能完成大量食用菌鲜品从栽培场地安全分销至每个家庭的物质手段,企图大发展是不可能的。

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购买力水平提高,礼品菇的增加,巨大的消费市场,将刺激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如果将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比之于日本上世纪60-70年代的话,今后10年-20年,食用菌消费必呈倍数上升。据调查,深圳、上海等城市的食用菌销量已呈快速上升趋势。超市里菇、耳小包装价格已与出口日本的FOB价接近,甚至超过(2004年1-7月干菇出口价平均仅6500-6700美元/吨,比上年同期7200美元/吨又下降了)。一旦国外市场出现意料之外的波动,庞大的内销市场就成为坚强的后盾,菇农不致蒙受过大的损失。

完善市场机制,承担起全球食用菌中心的历史任务

20多年前,食用菌以香菇和蘑菇为主,东西方各占一项。干香菇的生产中心在日本的大分、宫崎、熊本;中国台湾的南投、宜兰;浙江龙、庆、景等地。干香菇的销售中心在中国的广州和上海;日本的琦玉、静冈、大分、熊本;韩国的汉城;中国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香菇集散中心。而今,除鲜香菇生产和销售中心仍然集中在日本的岩手、北海道、群马、东京等地之外,中国境内由南至北20多个县、市已成为联系全球的生产与集散中心。全国所有中心产地,都有一个适合当地需要,为当地产销服务的市场。其中如浙江庆元的中国香菇城、福建古田的银耳香菇市场、河南西峡的新建香菇市场、黑龙江绥阳的黑木耳市场等规模都很大。

为了融入全球销售,营造一个全球产业中心的角色,我国食用菌产业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

首先是市场:应当改变目前以原始产品集中、扩散的模式为终端商品投标拍卖市场,或者在现有市场内专设符合外销的菇品现货投标拍卖,或加强网上交易,其好处是更加体现公平与公正,可以直接吸引商人前来投标;可以使产品进入终端市场,比如直接以小包装进入超市;也可以免除多层次交易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尚须:①设立地方产品分级标准,这种标准可以由地方性协会制订并以彩色图片标定;②创立地方品牌或企业品牌;③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对全国及全球销售中心和主产地商产销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给生产者与经营商。

其次:适应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的质量要求。我国已于2002年设立《主要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收录了诸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法规,包括农药残留指标,重金属污染物限量指标,微生物限量指标等共5000余项,可以随时咨询,避免类似前段西班牙及新加坡等对我国出口干香菇“含镉超标、召回烧毁”等事故的发生。

第三:以行业协会约束与规范经营行为。中国食用菌以优质低价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引起一些贸易壁垒和摩擦是十分正常的,根据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市场最终将获得公平参与。当前最大的是日本对中国干鲜香菇进口的极力阻遏和北美、欧盟对中国的蘑菇进口配额管理。只要及时掌握信息,及时引导菇农适应国内迅速增长、售价日渐提高的大市场,完全可以作为出口产品的缓冲地。

第四:在经营模式上,提倡以户为基础做大做强。一户一农场,这是日、韩的成功经验,中国食用菌产业比之于发达国家,其优势在于庞大的具有科技普及深入、栽培文化与食用文化支撑、节俭勤劳的劳动队伍,且工资成本低。在食用菌行业,大规模、高投资的工厂化栽培,其产品要与千家万户竞争是很困难的。

2000年,日本原木鲜香菇32567吨,栽培者30209户,户均1.07吨(以兼业栽培为主);木屑鲜香菇34657吨,栽培者3986户,户均8.69吨,其中户栽5000个菌棒以下的1562户,占1/2强,20000个菌棒以上的774户。日本并未出现许多大规模的机构化程度很高的香菇工厂。

户均栽培量在数10吨以上的,显然是家庭农场,利用机械设备方能完成的。在一个劳动力紧缺、工资水平高的社会,实行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今后我国如果向栽培大户提供一些能适用的食用菌机械设备应是一种发展方向。

luzhln 发表于 2004-10-31 22:11:46

中国食用菌是个早霞产业,已经走出黎明,不久将会看到明媚的阳光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食用菌中心将向中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