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琦:我国香菇已经实现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我国香菇栽培历史悠久,香菇产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家庭小作坊到“公司+农户合作社”,直到如今实现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这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谭琦研究员在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主题报告”环节作《香菇工厂化生产的趋势》演讲报告时对外宣布的。
谭琦研究员在香菇栽培模式方面介绍到:与传统生产相比,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能够更好地控制原材料来源,安全有保障;规模化有利于机械化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统一制种、统一接种和发菌,成品率更高;有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技术指导;产品可以统一回收,抗风险能力更强。与工厂化生产相比,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投资相对少,风险分散,富民工程更容易体现且更适合国情。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更加要注重配套设备、菌种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谭琦研究员讲到:香菇的培养周期长,出菇需要温差,出菇期长,因此香菇工厂化面临两大问题:菌种和工艺。在菌种问题上,菌龄短70-90天,对温差不敏感,三潮菇占80-90%。在国外,香菇工厂化生产,集中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已有菌种为XR-1,采用装袋、灭菌、接种等操作都已实现机械化,发菌以及出菇是在人工可控的环境下进行的,香菇生产可实现周年稳定生产。全套引进国外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存在成本高、规模小的问题,因此研发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是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的中国道路,才能实现我国香菇产业的转型升级。
谭琦研究员介绍:通过对于整个工艺的分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的是基于二次培养的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从装瓶-灭菌-接种-一次培养-出菇-二次培养-成形-挖瓶,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程度,而且有效的利用企业原有的资产,实现国内成熟的木腐菌生产设备与香菇生产工艺的结合,实现大规模香菇全自动化工厂化生产,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505047.),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14/083569)。通过上海农业科学院一年多的努力,小试、中试已经成功,目前已经与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
据悉: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由中国菌物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易菇网共同主办,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北京易菇会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此次会议历时四天,6个院士专家主题报告,15个专题报告,7场座谈会、推介会、讲座、论坛和圆桌会议,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27个省市和4个国家的800多名参会代表参加会议。同期举行的2014中国食用菌博览会吸引了130多家企业参展,2000多个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进行展示,进场观众达1万多人。此次展会的举行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产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预判未来若干年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与走向,交流展示食用菌各个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品种,加强食用菌产业产学研的紧密联合,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大会的胜利召开,也被与会专家、学者称赞为“一次里程碑式的食用菌行业盛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