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jiao 发表于 2014-8-21 16:14:36

刘自强——食用菌产业:迎难而上

  
  2013年,中国食用菌产业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年,有新的变化也有新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科技和生产方式的进步,我国食用菌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问题和挑战,我国食用菌产业应如何应对?未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对此,《新农村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
  记者:请总结一下2013年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进出口总体形势。
  刘自强: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食(药)用菌产品出口共计51.2万吨(干、鲜混计),创汇2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6%和54.65%。出口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金额最大的食用菌商品是干香菇,出口金额达12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蘑菇罐头和干木耳,出口金额均在3亿美元以上。
  回顾2013年我国食用菌市场,不尽如人意,杏鲍菇鲜菇平均价格为上年同期的72%,金针菇鲜菇平均价格也较上年同期低,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边缘,整个行业境况萧条。分析鲜菇市场价格下滑原因为:厂家过多,生产量急剧增加,市场难以消化,以及消费环境的变化。
  但在发展过程中,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传统栽培品种逐渐向设施化栽培靠拢,如香菇、黑木耳等;高度自动化食用菌生产设备代替人工将成发展趋势;数字食用菌生产效益高;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共同致富;产业链延伸。
  记者:您认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刘自强:我国是食用菌大国,但因为我们科研与市场的沟通速度太慢,所以造成目前大而不强的局面,生产模式较落后,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产出比的单产量不高,日本、韩国很多方面大大超过中国。
  过去,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是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上。但目前来说,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已开始逐渐失去优势,另一方面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中劳动力成本占比很少,不足以造成成本扛杆。人力成本更多产生于采摘、包装等环节。
  此外,我国食用菌研究所多如牛毛,国家对食用菌科技项目投入也不少,但项目的投入很少有实际收获,一是有成果不能产业化,二是有一些项目就是为了科研而科研,或者为了经费而科研。科研经费项目缺少规划和分工,投入不承担结果,结果得不到保护,科研如何直接面对市场并与产业化对接,值得好好研究。
  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全球化发展迫使我国食用菌生产模式必须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工厂化食用菌是推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也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记者:商会在过去一年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自强:2013年是食用菌分会“求生存、图发展”关键地转型一年,在2012年明确食用菌分会发展目标和规划后,2013年食用菌分会在2012年基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焦点和投资热点,食用菌分会与时俱进,抓住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精心组织和筹划国内食用菌企业5月底、6月初赴荷兰和波兰进行双孢蘑菇产业深度考察之旅,在行业内反响热烈。
  去年8月,商会精心组织和筹划第七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和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药用蕈菌。经历了半年多的精心准备、精密筹划和安排,这两个会议均获得圆满成功,在国内外业界获得良好的影响。
  去年11月,成功组织第七届中国蘑菇菇节。中国蘑菇节是食用菌分会从无到有,和漳州市人民共同打造的品牌,从2007年开始,中国蘑菇节在漳州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如今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行业盛会和引领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
  同时,分会在继续主办易菇网,联办《食药用菌》杂志、食用菌贼船QQ群外,2013年食用菌分会与时俱进,10月底正式开动食用菌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食用菌贼船,订阅人数已过1350人,极大丰富了食用菌分会对外宣传阵地,每天及时更新内容,已在业界产生良好的影响。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
  刘自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推崇营养均衡的饮食观念,对食用菌产品消费需求日益旺盛。食用菌,高等菌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有别于“植物食品”、“动物食品”,世界性生产、加工、消费的“第三种食品——菌物食品”,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健康时尚食品”,同时也是“膳食补充品”。
  应该看到,食药用菇具备有发展生技养生健康产业的潜力,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实为一种一举数得的有益健康食品,经适度加工后,由于能迎合现代消费健康需求,因此其市场价值之经济效益将及其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菇类经营随着时代在改变,过去是以生产为主,而随着人们的经济能力增加及休闲观光的意识增强,菇类经营由生产转型为休闲观光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以说,食药用菌(菇类)生物科技休闲养生产业,是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
  发展菇类休闲观光型农产要以考量地区的观光资源及发展休闲观光潜力为首要因素,多元化产业的聚众效应及策略联盟是发展地区休闲产业的重要关键,尤其善用现有观光组织及网络运作机制,促进地区发展休闲观光产业的行销。
  只有将食药用菌产业提升到生物技术和休闲养生的境界,促进食药用菌同步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品质,才能真正突破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目前发展的困境和瓶颈,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人类,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记者:商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刘自强:经过多年培育和摸索,食用菌分会学会了“跳出食用菌行业,看食用菌产业”,更加明确了食用菌分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短板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在未来3~5年中,食用菌分会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管理、渠道建设、资本运作”三个重点上,全力将食用菌分会打造为“内外贸兼修,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整合”综合服务提供商——食用菌产业组织者、引导者——食用菌产业金融资本服务提供商——进一步探索商会新的服务模式,即把食用菌分会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各种相关食用菌产业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类似于提供“食用菌全产业链”服务的顾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是要发展成为食用菌产业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终演变为食用菌产业金融资本服务提供商,用3~5年将食用菌分会打造成为有庞大经济基础的利益团体。
  由于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巨变,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沉醉于过去的成绩上,不去学习和运用“互联系思维”创新和变革我们的服务模式,我们终有一天将“温水煮青蛙”死路一条。我们正处于商业模式激变的年代,食用菌分会要不断创新,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成立于2002年,是由一百多家遍布在中国各个食用菌产区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的企业组成的行业组织,会员企业代表了中国食用菌生产、出口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分会主要负责全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协调、服务、促进和维权工作。经过多年培育和摸索,食用菌分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在国内外食用菌业界占有一席之地。食用菌分会从一开始干、鲜香菇出口贸易协调,鲜香菇“预核签章”出口管理;2006年日本厚生省对进口食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我食用菌产品先后多次在日本被厚生省检出农残超标,随着配合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处理农残违规案例工作开展,发现我国食用菌千家万户“小作坊”生产方式有致命缺陷,很难做到食用菌产品“食品安全”;分会工作重心放在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在国内率先推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并多次组团至日本、韩国、荷兰、德国、波兰、台湾地区等食用菌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并在国内组织各种食用菌国际、国内会议极大地推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分会把工作重点放在食用菌深加工,注重发展食用菌生物科技休闲养生产业上,长期致力于中国食用菌产业提升。
  分会曾多次参与国内外大型食用菌会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成功地策划、组织第一至七届中国蘑菇节;2007年8月在云南楚雄召开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野生菌)大会;2009年9月在南通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201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和2013年8月底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药用菌大会,在国内外食用菌业界非常活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自强——食用菌产业: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