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企业之“死穴”
元宵节过去了,2014年春节过去了,新一轮的应聘与招聘潮又开始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大潮中的一员,不能说是幸运或者不幸运,只是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也就觉得无所谓了。人,一旦经历得多了,也就发现了这个行业中的一些规律,当然,也就包括食用菌企业的死穴所在!曾几何时,论坛内外数度激辩工厂化吃掉小菇农,或者小菇农来个“农村包围城市”干掉工厂化。其实,这些结果,本人认为,在未来的10年内都难以出现。还是上面那句话,人,一旦经历得多了,也就发现了这个行业中的一些规律,我说的第一个规律,(个人猜测)放眼中国食用菌生产工厂化企业和普通大棚菇农种植户的所有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何专业)不会超过1000人;微生物专科学历以上从业人员不会超过500人。这组数据可能不准确,极不靠谱,但我要说明的问题是,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人才匮乏,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
好,说了半天废话,这又跟食用菌企业的死穴又有哪门子关系呢?由于行业整体的素质偏低,必然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巨大的黑洞。撇开雪融星河等做得最好的企业不说,举几个我碰到例子,也是经常都碰到的案例:
例子一:我去年呆的那个企业,企业挺大的,省龙头企业。我的离开是因为我个人原因,那地方太偏僻,离家太远了,没有办法照应读书的孩子。我的离去,估计他们能正常开工得到4月份以后了。
例子二:一华南企业,三个合伙人,两个出资人,一个出技术,总投资额接近1000万,做秀珍菇,技术员突然生病做手术,没有办法工作,做秀珍菇这个时候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了,没有技术员,做多少完蛋多少。这不,满天下找技术员。
例子三:某投资5000万以上中型新企业,厂区庞大,设施齐备,光配套大棚就修了200亩。每天至少做袋子20000袋。呵呵,更牛X的是,还是想弄茶树菇工厂化,经过半年多的生产了,技术员也换了4—5拨,出来的菇,估计都不够一吨。
例子四:某大棚种植户,大棚就有100亩,投资已经超500万,年做袋子500万左右。做姬菇平菇,去年菌包补贴没有如期到位,现在还没有开工计划。(估计现金流已经断裂)
例子五:某家庭农场,经营者:小两口,建棚10个,总花销十多万,去年国庆节做袋子,平菇大袋,50000袋, 已经上市近70吨鲜菇, 现在还在出菇,落实了大棚建造的补贴,同时每个袋子补贴1块钱。三年内没有扩充计划,只想好好陪孩子读书。.......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食用菌企业的死穴就在于“技术员”三个字上而不是“技术”这两个字上。为什么呢?因为食用菌栽培技术,特别是常规品种的栽培技术,已经是有非常成熟的栽培数据,而少部分食用菌从业人员熟知这些数据以后便成为了“技术员”,这些技术员就是凭着这些栽培数据顺利穿梭于食用菌大小企业中。并凭着手上那几页残缺不全“武功秘籍”有效控制企业老板甚至整个企业。
所以,“技术员”就是食用菌企业的“短板”,“死穴”所在。如何使用技术员?有效控制技术员出走造成的风险?和生产技术队伍的建立健全应该是2014年重点讨论的课题。
在食用菌企业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企业生产,一举一动,技术员的话就是圣旨,必须按照技术员的话去做,技术员怎么“说”,工人们就怎么“做”,这要放在其他行业,如制造行业,这是难以想象的,也根本行不通的。但在食用菌企业里却比比皆是。技术员,权力比老总还要大。 一码是一码、不管你是谁、这个帖子写的不错,讨论技术讨论本行业现象、讨论本行业规则和潜规则事例真实性就好,本人只看帖子真实和好于坏,好帖子就要给予肯定,破帖子就要给予质疑,这是一个好帖子,给予肯定......个人观点啊 本帖最后由 行者或过客 于 2014-2-23 15:56 编辑
“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人才匮乏,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赞同你这个判断!
事实上,专业和业余始终存在巨大差异!
无论山寨企业有多少,无论山寨工艺技术人员有多少,无论这些个混合在一起的山寨群体怎样的庞大,无论山寨群体怎么尽力模仿,始终是笑话百出!
非专业人员去干专业事物,这一现象在食用菌栽培事物上,无论工业方式所谓企业的、无论规模化的、无论小作坊的、无论个人小灶的,是普遍的情况。
最极端的是一个毫无企业观念的手捏几千万资金笼络一批乌合之众弄一个场所盖一批房舍打一个招牌,就开干,这是在干什么?可悲不? 你的中心论题,你还没看到问题所在,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的组建和运行上的法则,山寨企业能干些什么? 工厂管理讲的是“人、机、料、法、环”五要素。 技术员是制定技术指标的和实现这些技术指标的方法。具体的实施就应该是由管理员来执行推进。
在我们的基础学科里面,也就是大学里面,我们的技术员应该归纳为工科微生物专业里的。是自然科学应用这一块。
而管理员,不管大小,都归于工商管理专业里的。管理,即管人理事的,与自然科学应用风牛马不相及,完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太多太多的老板找到一个技术员以后仿佛就找到了“万金油”,恨不得所有的问题一并解决。最终是自己给自己挖了穴!
本人也是一名刚刚从事食用菌行业的“老板”。经过接近半年的经历,我亲身感受到,每个技术员都是有自己的一套经验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别人的经验拿到你的工厂也好,大棚也好。并不一定可以成功。每个环境的不同,地理区域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多沟通,及时应对才可以吧。。。。。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老板们自己人为地把技术员位置放得过高,而没有按照既定的制度执行。没能按照企业管理的正常程序进行。从而造成了对技术员的过分依赖。以至于技术员一走,企业就失去重心! 奇怪的是每年毕业的学菌物学专业、食用菌专业或微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有上千人,这些人毕业在干什么?我们老师们都怎么教的?教了些什么?学生们又是怎么学的?学到手了什么真才与实学? 牛叉的老板们又是怎么看待技术与技术员的?技术员又是怎么看待企业和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