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肉质、胶质或纤维质的子实体,俗称“菇”、“蕈”、“菌”、“耳”,例如香菇、平菇、猴头菌、黑木耳、银耳、榆耳和双孢蘑菇等。在分类学上大部分属真菌门中的担子菌纲,少部分分属于子囊菌纲,子实体一般都比较大,与其它真菌相比,他们是属于最大型的,因此也称“大型真菌”。 药用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真菌。例如灵芝、猪苓等。其中有一些种类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食用,被称为药食兼用真菌,如猴头、榆耳等,它们广义上都称为药用真菌。 2、为啥有些野生食用菌价格高却不能栽培? 所有食用菌都不能直接利用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但是它们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能够利用不同有机物质,在特定环境中生长、繁衍。食用菌按照进化速度的快慢可以分为腐生菌、寄生菌和共生菌三种类型。腐生菌是指从动植物尸体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获取养料,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营养方式的食用菌,腐生食用菌较易培养,多数已能人工栽培,如平菇和香菇;寄生菌是一种生物生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中摄取养料供生长和繁殖的食用菌,寄生食用菌大部分可以栽培,也有一部分不能人工栽培,如冬虫夏草寄生在鳞翅目幼虫体上,它杀死虫体,并将虫体变成长满菌丝的菌核形成冬虫夏草,蜜环菌、猴头、灵芝等寄生在树木上危害森林;共生菌是两种不同生物或两种生物中的一种,由于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食用菌,共生菌都不能人工栽培,但是国内外正在进行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如热带菇类与白蚁或蚂蚁在自然条件下,鸡丛只能生长在白蚁窝上,白蚁为鸡丛提供生存基质,鸡丛在白蚁窝内生长为白蚁提供食物一一菌丝体,白蚁和鸡丛间彼此依赖生存,还有不少食用菌与高等植物发生共生关系,如美味牛肝菌、松口蘑、松乳菇和黑孢块菌等。所以有些野生食用菌价格高却不能人工栽培是因为它们不是腐生食用菌。 3、目前可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有哪些? 我国是世界上对食用菌研究和记载最早的国家,对食用菌进行研究栽培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有200多种,其中包括已经进行大规模栽培的香菇、滑菇、黄伞、平菇、红平菇、姬菇、凤尾菇、杏鲍菇、白灵菇、黑木耳、金耳、银耳、榆耳、槐耳、冬虫夏草、蛹虫草、猪苓、茯苓、竹荪、猴头菇、灵芝、云芝、蜜环菌(榛蘑)、假蜜环菌、金针菇、巴西蘑菇、真姬菇、大球盖菇、灰树花、杨树菇、茶薪菇、金福菇、毛头鬼伞(鸡腿菇)、双孢蘑菇、四孢蘑菇、大肥菇、草菇、银丝草菇、大球盖菇、草地蘑菇、长根菇、虎奶菇、牛舌菌、桑黄、硫磺菌、绣球菌、竹黄等。还有正在进行半人工栽培试验研究的松口蘑(松茸)、羊肚菌、美味牛肝菌、块菌、铆钉菇等珍稀食用菌。 4、腐生型食用菌有哪些? 腐生食用菌又分为木生食用菌、土生食用菌、粪生食用菌和草生食用菌四种: (1)木生食用菌:指生长在枯木、倒木、树洞、树桩及断枝上的食用菌,如香菇、黑木耳、猴头菌、灵芝、平菇、金针菇等; (2)土生食用菌:指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的食用菌,如橙盖伞、脆红菇、绿菇、春生鹅膏、块鳞灰毒伞、苦口蘑、毒粉褶蕈、四孢蘑等; (3)粪生食用菌:指以腐熟动物粪便为营养源的腐生食用菌,如粪鬼伞、灰白粪鬼伞、双孢蘑菇、大肥菇等; (4)草生食用菌:指以禾草的茎叶为生长基质的食用菌类,如草菇、大球盖菇、草地蘑菇、凤尾菇等。 5、哪些是木腐食用菌? 木腐食用菌是指生于枯木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分解吸收其养分,破坏其结构,导致木材腐朽的食用菌。由于木腐食用菌是从动植物尸体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获取养料,所以木腐型食用菌较易培养,当前人工栽培食用菌中绝大多数,例如香菇、杏鲍菇、白灵菇、黑木耳、金耳、银耳、榆耳、槐耳、平菇、金针菇等都是木腐型食用菌。 6、木腐食用菌适合生料栽培吗? 栽培木腐食用菌选用的培养基是以木质纤维素含量高的木屑等原料作主料,同时配以麦麸、米糠、蔗糖等营养丰富而较速效的辅料,因而容易遭受生长迅速的各种竞争性杂菌侵染,进行生料栽培难度较大,但是也有极个别的食用菌,如平菇采用生料栽培,但需要较洁净的原材料—玉米芯(菌源少)、较少的麦麸(营养少)、较多的石灰粉抑菌(pH值高)、较低的发菌温度(低温发菌)才能栽培成功。所以木腐食用菌最好不进行生料栽培。 7、哪些是草腐食用菌? 草腐食用菌是指生活在已死亡的农作物秸杆上,分解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秸杆等草料腐烂的食用菌,目前栽培草腐食用菌的种类较少,如双孢蘑菇、草菇、巴西蘑菇、鸡腿菇等草腐食用菌。 8、草腐食用菌一般如何灭菌? 草腐食用菌由于多数生活在已死亡的农作物秸杆上,所以大多采用发酵法灭菌,例如双孢蘑菇、草菇等,目前还有采用熟料栽培的,也就是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进行熟料栽培,如鸡腿菇、巴西蘑菇、灰树花等。 9、什么是菌丝体? 食用菌孢子(类似作物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形成细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叫菌丝。菌丝无色或有色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统称菌丝体。菌丝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 (1)初生菌丝:孢子萌发的菌丝称为初生菌丝,初生菌丝不能正常形成子实体; (2)次生菌丝:两条不同性别的初生菌丝配对后,进行质配发育成的双核菌丝称为次生菌丝,可以正常形成子实体; (3)三生菌丝:已经组织化的双核菌丝称为三生菌丝或结实性双核菌丝,三生菌丝可很快出菇(耳)。 10、什么是子实体?子实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1)子实体:由组织化的次生菌丝形成的具产孢结构的特化器官,称为子实体。它是食用菌在繁殖阶段形成的,伸展到基质(木材、土壤等)上的部分。 (2)子实体组成:一般子实体有三部分组成:包括菌柄、菌盖和菌褶。菌柄是菌盖的支撑部分,下端与基质中的菌丝体相连。少数食药用菌,如牛舌菌、侧耳等,当它们自树干的侧面长出时,往往无柄或菌柄不明显;菌盖又名菌帽,生长在菌柄上,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也是食药用菌的主要繁殖器官,由菌肉和表皮两部分组成。食用菌菌褶(有的为菌管如牛肝菌,有的为菌刺如猴头)位于菌盖的下方,是由菌盖内的菌肉菌丝向下生长而成。个别食用菌子实体还有菌环、菌托等。 11、食用菌生长发育分哪两个阶段? 食用菌生长发育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即菌丝生长期)和生殖生长阶段(出菇期): (1)营养生长阶段:一般来说,食用菌的生长是从孢子萌发开始的,用孢子进行繁殖是真菌的主要特点之一。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孢子吸足水分,孢子壁膨胀软化(氧气容易渗入),孢子萌发,形成初生菌丝,不同性别初生菌丝配对后进行质配,形成次生菌丝,即意味着营养生长的开始。 (2)生殖生长阶段:在培养基质内大量繁殖的营养菌丝,遇到光、低温等物理条件和搔菌之类的机械刺激,以及培养基的生物化学变化等诱导,或者有适合出菇(耳)的环境条件时,菌丝即扭结成原基,进一步发育成菌蕾、分化发育成子实体,并产生孢子。从原基形成到孢子的产生,这个发育过程称为生殖生长阶段,也叫子实体时期。 12、为什么说无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 无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即不经过两个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繁衍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就像高等植物插条繁殖一样,可以反复进行,并且产生后代的个体数量较多。在大多数食用菌中,无性繁殖可以通过无性孢子产生,由它来完成生活史中的无性小循环;还可以从子实体上切取无性组织来进行培养繁殖,这种组织化的双核菌丝能可逆地回到营养生长,即所谓组织分离培养,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菌种,有助于保持稳定的遗传性状,在食用菌生产上广泛应用,所以说无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 13、食用菌可利用的碳源主要是什么? 碳源是食用菌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是食用菌合成菌体细胞的必不可少原料,而且是食用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食用菌栽培中,除葡萄糖、蔗糖等糖类外,碳源主要来自各种富含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植物性原料及农副产品,如马铃薯、秸秆、杂木屑、玉米芯等。 14、食用菌可利用的氮源主要是什么? 氮源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原料。食用菌不能直接利用氮气,而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有机氮化物是食用菌最好的氮源,但蛋白质须经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后方可利用,食用菌还可利用氨、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氮源主要来自于米糠、麦麸、玉米面、豆粉等,而且碳源原料中也含有一少部分氮源。 15、啥叫碳氮比?如何计算和确定碳氮比? (1)在食用菌栽培中,碳氮比(C/N)是指培养料中碳源与氮源含量的比值。在食用菌分解过程中,食用菌细胞碳氮比是8~12:1,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50%碳供给呼吸的能量,50%的碳组成食用菌细胞,所以培养基碳氮比是16:1~24:1,有足够的碳供给食用菌全部利用氮。不同食用菌及同一种食用菌的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碳氮比有所不同。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碳氮比以20:1左右为宜,出菇阶段以30~40:1为宜。也就是说,子实体生长发育期所需碳氮比高于营养生长期的碳氮比。 (2)在对一种长期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个别原料进行更换时,一般根据二者营养成分稍加调整即可。在试验一种新配方并且要准确知道其碳氮比时,必须先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用稻草和豆饼各需配制碳氮比为40:1的培养料100千克,试问稻草和豆饼各需多少? 查阅食用菌栽培书籍附表,得知稻草含碳量为45.58%,含氮量为0.63%;豆饼含碳量为47.46%,含氮量为7%。设配制所规定碳氮比的培养料100千克需稻草X千克,则豆饼用量为(100-X)千克,根据100千克培养料中含碳量与含氮量之比为40:1,得下式: 0.4558X+0.4746×(100-X)/0.0063X+0.07×(100-X)=40/1 解上式得稻草用量X=91.95千克,豆饼用量=100-X=8.05千克。 16、为啥菌种生产不考虑碳氮比? 在食用菌栽培中,我们需要获得高产的食用菌子实体,所以一定要考虑培养料的碳氮比,因为碳氮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量。如果培养基碳氮比过高,如稻草碳氮比80:1,在碳被食用菌全部利用前氮被全部消耗,分解速度减慢,原来的食用菌细胞有一半死亡,这些菌体蛋白又供给分解作用所需的氮,造成出菇早、产量低。有些食用菌能生长在碳氮比非常高的木材基物上,如变色多孔菌,可在树桩上形成子实体。食用菌在缺氮情况下,仅有的氮供给主要代谢过程,如形成核酸和解聚酶。有些食用菌还能再利用衰死菌丝的氮,也就是在老化的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出新的菌丝体现象。如果培养基碳氮比过低,如鲜草碳氮比15:1,新鲜豆科植物碳氮比低于10:1,超过食用菌所需要的氮,在分解过程中大量的氮被其他生物利用,使食用菌不出菇或出菇延迟。 而菌种生产是要获得菌丝强壮的菌种,应该首先考虑水、气之间关系协调,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强壮,杂菌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再考虑培养基中养分的基本合理性,所以菌种生产不以培养基中的碳氮比为主。 17、食用菌需要哪些无机盐?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无机盐营养。其中磷、钾、硫、钙、镁等元素需要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通常靠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石膏粉)、硫酸镁等无机盐来供给;而铁、钴、锰、锌、硼等元素需要量甚微,称为微量元素,培养基中的水及添加的辅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不必另行添加。 18、食用菌需要哪些生长因子?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些维生素、核酸、生长激素等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复杂有机物,这类被称为生长因子的物质,虽然需要量少,如果缺乏会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如香菇菌丝不能合成维生素B1,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食用菌所需要的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生物素(维生素H)、吡哆醇(维生素B6)等生长因子,在马铃薯、酵母膏、麦芽汁、麦麸、米糠等天然原料中含量比较丰富,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不必另行添加。 19、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有啥影响? 食用菌多为中温性菌类。它们的担孢子萌发及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食用菌孢子及菌丝体对温度、特别是对高温反应不同,菌丝体(除草菇等少数耐高温菌类外)通常在40℃就停止生长,甚至迅速死亡,而它们的担孢子在40℃或更高的温度下,能保持一定时间不丧失生活力。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及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所需温度不同,一般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宜温度低于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 20、食用菌温型是怎么划分的?有哪几种温型? (1)根据食用菌形成对环境温度要求可将食用菌分为恒温结实和变温结实两种类型。恒温结实性是指相同温度可形成子实体原基,不需要温度变化的特性叫恒温结实性,如黑木耳、灵芝、猴头等。变温结实性是指相同温度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必须经过温度变化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的特性叫变温结实性,如香菇、金针菇、平菇等,变温结实的食用菌一般采用低温处理,促进子实体原基分化。 (2)食用菌温型划分是根据食用菌原基分化对温度的要求划分的,一般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三种:低温型是原基分化最高温度在24℃以下,最适20℃以下,这类食用菌大多数在秋末或春初发生,如香菇、金针菇、滑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羊肚菌等;中温型是原基分化最高温度在28℃以下,最适20℃~24℃之间,这类食用菌大多数在春秋两季发生,如黑木耳、金顶侧耳(榆黄蘑)、银耳、牛肝菌、大肥菇等;高温型是原基分化最高温度在30℃以上,最适24℃以上,这类食用菌大多数在盛夏或早秋发生,如凤尾菇、鲍鱼菇、草菇、灵芝、长根菇、白黄侧耳等。还可以细分为中高温型和中低温型;同一种食用菌也可以划分为不同温型,如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还可以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等不同温型。 21、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啥影响? 水分不仅是食用菌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养料的吸收及运输、代谢废料排泄等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因此,食用菌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多数来自培养料。培养料含有充足的水分,是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大量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一般为60%~65%,子实体形成阶段需水量更大。培养料中的水分由于蒸发及子实体吸收而不断减少,因此,栽培时需经常喷水。此外,菇房中如能经常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也能防止培养料中水分的过度蒸发。除培养料应有充足的水分,食用菌还需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适宜菌丝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以80%~95%较为适宜。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时,平菇等食用菌的子实体停止生长;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5%时,子实体不再分化,已分化幼菇会干枯死亡。 22、不同食用菌适宜pH值(酸碱度)范围不一样吗? 多数食用菌喜欢微酸性的环境,菌丝生长的pH值为3~8,最适pH值5~6。大部分食用菌当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大于8时停止生长。由于培养料中pH值在灭菌后会降低0.3~0.5,同时食用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有机酸,从而使pH值进一步下降,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常将pH值略为调高。此外,为了使培养料的p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常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的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有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石膏粉)等无机盐,除能供给磷、钾等矿物质营养外,还能对pH值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培养料中加入石灰即碳酸钙,可对培养料中的酸性起中和作用。 23、氧气和二氧化碳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啥影响? 氧气及二氧化碳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大气中氧的含量约为21%,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03%。绝大多数食用菌都是好气性的,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较充足的氧气。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特别是子实体的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 24、光线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食用菌不含叶绿素,不像绿色植物那样,不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因此食用菌不需要直射光,而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1)菌丝生长阶段:几乎所有食用菌菌丝都能在黑暗条件下正常生长,多数食用菌对光线反应不敏感,如黑木耳等。光照也会抑制某些食用菌菌丝生长。散射光可以促进某些食用菌胞壁色素的转化和沉积,如香菇菌丝在明亮的条件下易形成褐色菌膜;光照强度影响光敏感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如灵芝。 (2)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光线对食用菌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关系密切。适当光照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同种类食用菌对光照要求不同。光照还影响子实体色泽、菌柄长度和菌盖宽度的比例,如弱光平菇柄长、菌盖色浅、不伸展,灵芝色泽淡、无光泽。但在金针菇栽培上,利用弱光培养柄长盖小的商品菇。光质对子实体形成影响正好与菌丝相反。蓝光抑制菌丝,促进子实体分化,红光不能促进子实体形成,但促进菌丝生长。某些食用菌子实体还具有正向旋光性,如灵芝菌盖生长点具有向光性,人为改变光源就形成畸形。 但是,近几年黑木耳全光栽培和香菇室外露地栽培的成功,也说明紫外线不仅能够杀伤食用菌,也能杀灭杂菌。总之,光线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影响较大。 25、什么是食用菌菌种? 食用菌菌种是指在适宜基质上发育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具有结实能力,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的菌丝体。食用菌菌种又分为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两种,固体菌种又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26、优良品种是怎样获得的? 自然选种也称为常规选种、常规育种。这也是获得优良品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最初的食用菌菌种和品种都是通过这一方法获得的。食用菌在自然界的生存和进化中,由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遗传性状,可以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适合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目前使用的许多品种是从野生食用菌上分离、筛选、驯化和培育而来的。野生食用菌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异,从突变的个体中选育优良品种,也是自然选种的一种方法。如白色双孢菇是从奶油色蘑菇突变个体中选育出来的,白色平菇是从灰色的糙皮侧耳突变个体中选育出来的,黑灰色平菇低温品种是从灰白色美味侧耳突变个体中选育出来的。 27、怎样进行组织分离? 选择新鲜干净、农艺性状好的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用手或镊子将食用菌子实体掰开,再用灭菌的接种刀,在掰开的断面中切一小块菌肉,迅速移到琼脂培养基上,放在适宜温度(26℃~28℃)下培养,就能从菌肉上长出新生菌丝体。 28、如何进行基内菌丝分离? 基内菌丝分离是利用生长食用菌菌丝的基质作为分离材料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组织分离法中的一种。在食用菌生产上主要是利用栽培袋(瓶)、菌床培养料、段木等作为基内菌丝分离对象,如果是袋(瓶)的材料,多选用袋(瓶)底部菌丝较幼嫩的部分进行分离。分离时取一块无污染的菌丝块,在无菌条件下,掰开菌丝块,从中挑取绿豆大小、菌丝生长旺盛的菌丝块,移入试管即可。如果是菌床宜选择内部无污染的菌丝块。 29、用手掰开和用刀切开所得的菇体有区别吗? 用手掰方法获得的菇体,断面不接触任何有菌的地方,是最纯正的,被破坏也最少,切下的小块在原断面处也最容易长出菌丝,成活率高,污染率低;用无菌小刀或刀片切开,一则刀片经过菇体表面,该表面即使经过消毒,往往也会带有少量杂菌,易将残留在表面的杂菌,通过刀片污染切面,从切面上分离出来的组织,污染率高。二则有些食用菌子实体组织用刀切容易,而有些食用菌子实体组织似海棉状,不易切下,而且对切面组织破坏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