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7|回复: 4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9-10 08:01: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9-10 08:02 编辑

近十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快速发展,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最有可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领域, 加快推进工厂化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食用菌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切实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结构优化和食用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促进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一、充分认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加快转型升级的意义
                                       
(一)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加快转型升级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如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日益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导力量,也是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推动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食用菌工厂化的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第一, 有关文献显示: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有652家,年产量达到116万吨,企业平均规模4.9吨/天,在这652家企业中,日产量超过20吨的企业有29家,约占总数的5%;而日产量小于5吨的约有4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日产量5吨以上20吨以下的企业有200余家,占总数的30%左右。食用菌工厂化在我国食用菌发展中的将会逐渐曾为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并不等于到了工业化发展的终点,工业化还仅仅是个雏形。


第二,我国食用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厂化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从结构来看,一般生产链比重过大,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高深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从工厂化技术结构分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一些较大型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研发经费不高。从目前看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具世界首位,但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工厂化食用菌产值不到总产量的20%,品种也相对偏少,食用菌工厂化结构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和升级,结构优化就无从谈起。

第三、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也是在工厂化,难点是工厂化,出路也在工厂化。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数量扩张过快,产能过剩严重,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食用菌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转型升级如果能加快推进,就能使其这个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加快转型升级是实现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一度处于低潮。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星河食用菌企业的上市更是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推上了高潮。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消化吸收日本、台湾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相继研制出了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技术和一些设备,并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近几年更是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但总体来看,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素质性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由大变强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总体上还比较弱势,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迫切需要大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相关技术体系虽初步形成,但总体发展水平及其协同性和配套性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食用菌专用品种发展滞后,一些高效、优质主栽品种仍未摆脱传统栽培;现有食用菌工厂化的菌种繁育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落后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其他关键环节,与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和现代化的国际水准及发展要求相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我国的某些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引进一代又一代的生产设备和关键工艺,却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有些企业还满足与模仿、跟随,依赖规模扩张,追求速度的发展方式。

第二,我国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大,迫切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与食用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用菌行业还较为缺乏能够掌控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游戏规则,具有较强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几百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中,像雪榕、丰科、星河、榕诊等知名企业比例较少。

第三,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迫切需要大幅提高工厂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近几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和政府的扶持,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与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工厂化生产企业在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品质等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今后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功夫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加快转型升级是确保稳中求进,壮大实力的必然选择
如今我国食用菌行业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和新矛盾。食用菌工厂化是食用菌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食用菌工厂化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将成为确保我国食用菌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一,食用菌工厂化是食用菌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食用菌产业其它方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在遗传育种、保鲜加工、杂菌感染和病虫害防治、生物转化率、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工厂化生产模式作为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工厂化生产模式下,人工模拟生产环境技术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生态环境对栽培的影响,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栽培环境,大幅度降低外界自然气候变化对菌类生长的影响,从而通过先进的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实现周年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未来食用菌产业的主阵地将会是我国食用菌的工业化,而只有工厂化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实现食用菌产业在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

第二,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加快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对于确保产业稳中求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是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全面、快速上升,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比较优势将逐步削弱,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还有食用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问题严重,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等。这些是当前中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大而不强的主要症结。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需求结构、要素成本等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给工厂化进程带来深刻影响。按现有的方式继续追求高速增长,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支撑,而且不可能集中力量转变方式、调整结构,难免陷于恶性循环。如果我们不主动适应产业调整,加快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升级,我们就可能丧失新一轮发展机遇。就难以使这个产业稳中求进,这些都迫切要求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二、客观认识和评价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不足
如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已达六七百家,综合实力显著上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数量增长不等于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这个产业需要的是螺旋向上,不断提升食用菌质量和效益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当今食用菌产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在提升食用菌产品品质和水平上下功夫。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大而不强。

(一)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
一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的先机,赢得主动。我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一只母种一万元折射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短板】,其实这篇文章也是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现状的真是写照,食用菌发达国家对中国食用菌产业链的控制呈现加快趋势,并日益体现其战略意图。这些外资企业对中国食用菌产业链的控制正在日益向纵深发展,其控制方式已经由菌种入手。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我国对食用菌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保护手段相当脆弱。菌种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已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菌种知识产权战略这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从食用菌工厂化技术标准来看,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牵头成为世界主流标准的少之又少,食用菌工厂化发达国家控制了相当多的核心技术,在产业链的上游赚取了大量利润,而我国众多的食用菌企业则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我们是否可以这么划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第一个阶段是模仿,第二个阶段是创新,不客气的说我们相当多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仍处在第一阶段,仅有少数企业步入创新阶段。什么是创新?怎样才能创新?创新急需产业化,创造急需接受市场的检验,创新必须有经济价值。市场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淘汰机制,搞不好就破产,就重新洗牌,特别是处于工厂化危机时,急需大量的创新,我们不要怨天尤人,存在就是合理的,关键是怎么样抓住机会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企业家,企业家是经营者,技术的创新是由技术人员来做,但是要有企业家把握这个走势,由他权衡这个创新能不能在企业中运行,有的时候他也要指引一下方向,起到一种统揽全局的作用。


(二)基础能力不强
当今中国仍处于食用菌工厂化的加速期,中国虽然已是食用菌工厂化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工厂化强国,其中最明显的是食用菌工厂化基础能力不强。


从技术上看:食用菌生产技术本身涉及许多农业科学领域的知识,如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栽培学、气象学等等。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制冷、机械、建筑、保温等工业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涉及生物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对人员、设备和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对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的深入,在生产中还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生化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食用菌的内外品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人才队伍的匮乏不能不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从管理看: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管理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自身的发展,食用菌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否可以保证工艺技术的准确到位,正确实施。企业化的运作特点决定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人才,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了解市场、营销能力强的销售人才,需要具备食用菌生产经验并适应工厂化生产作业的技工人才。而弱势的食用菌产业,高端管理人才十分短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体系上看:工厂化食用菌发展需要有与之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化生产物资供给、市场信息咨询和规范的技术服务等配套环境及服务体系,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和菇户所面对的大量非业务经营事务大多都必须自行处理和解决,结果导致其经营与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工厂化食用菌的技术、设施、装备等方面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率与效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总之,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相应技术来源,与食用菌发达国家工厂化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食用菌工厂化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食用菌工厂化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仍很缺乏
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以自己的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走出国门,重组全球资源的十分罕见,一个国家拥有的食用菌工厂化大企业和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越多,其价值链所处地位及主导力就越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就能抢占先机。在我国,雪榕、丰科、星河等食用菌工厂化较大型企业仍然偏少,自主品牌产品占比例偏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目前难现。


(四)职业教育、文化等软实力不足
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具持久力和影响力。一个成功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必须利用企业信誉、品牌影响力、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等为标志的软实力,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引领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潮流,也只有这样方能长盛不衰。做到这一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和一整套的培训制度,在这一点,我国做的明显不够。(未完待续)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18 15:34:09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转型无需升级,就现在实际情况而言是一个吸金行业,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投资额,而仅有4.13%的产量,如此下去,必将拖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改避光生产为全阳光生产才是唯一出路,光合作用能量无限,提高产量和质量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18 15:45:01 |显示全部楼层
食用菌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排出氧气,制造有机物质,是生氧排氧,而非是人们认为的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对低碳生活意义重大。有避光生产改为阳光生产,不仅投资锐减,而且经济效益将成倍提高,甚至翻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18 15:45:47 |显示全部楼层
食用菌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排出氧气,制造有机物质,是生氧排氧,而非是人们认为的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对低碳生活意义重大。有避光生产改为阳光生产,不仅投资锐减,而且经济效益将成倍提高,甚至翻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19 19:35:47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了,任道峰先生,你的菌栽新论(食用菌光合作用论)逮人便说,逢会必讲,都几十年了,还拿不出科学有力的证据来,辛苦你了,套用某会场的一位参会者形容你的那句话:神经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