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7|回复: 7

[原创]毛木耳镰刀菌(牛皮包病菌)的识别与防治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48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2 10:53:32 |显示全部楼层
   

    【症状】
    毛木耳菌袋上出现褐色斑块,斑块硬,并很快扩展至整个菌袋,随后被绿霉侵染,导致整个菌袋报废而不能出耳。镰刀菌是毛木耳生产中危害很严重的一种病害,四川人俗称“牛皮包”。其病原菌为瘸腐皮镰刀菌。

    其发生的原因是:
    培养发菌期间,温度偏高(高于28℃),含水量偏大,光照过强;还有的培养料中混有松、杉树木屑,等都易引起该病害的发生。

镰孢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唑孢目,瘤唑孢科。其是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杂菌。它除危害黄背木耳外、同时还侵染蘑菇、银耳、平菇、香菇、鸡腿菇、茶薪菇等的子实体,更是食用菌菌种生产中常见的污染性杂菌。染病子实体生长发育受阻,初期软绵呈失水状,菌柄从外到内变褐,有的整个菇体变褐,干腐但不烂。

      在麦粒培养基上,它的出现率相当高。

      在菌种分离及提纯扩大培养的过程中,受镰孢霉污染后长出白色菌丝,有的种可以使培养基变成紫红色。培养料在污染镰孢霉之初,一般不易与食用菌的菌丝区分开,往往在料面上长出的菌丝比较稀疏,颜色也没有食用菌的菌丝那样白。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分生孢子;菌落下面的培养基或培养料出现紫红色,这是该杂菌菌丝生长过程中分泌的色素,也是我告诉菇农诊断该病害的重要依据。镰孢霉既可寄生,又可腐生。

      培养料和覆土带菌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空气传播也是主要途径,病菇上产生的孢子可随水进行再侵染。通风不良、覆土层太厚及高温高湿都有利于此病害的发生。

      镰孢霉的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土壤或有机质上,有许多具有较强的寄生性,蘑菇和平菇子实体发生的枯萎病也是由镰孢霉侵染引起的。污染培养基的镰孢霉主要来自空气中漂浮的分生孢子,而污染培养料的镰孢霉则来自土壤或灭菌不彻底的培养料。常见的镰孢霉有菇病镰孢霉和尖孢链孢霉等。

发病原因

①料瓶或料袋制作不当。如培养料原材料受潮发霉;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压得过实造成通气不良;装料太满或料袋扎口不紧等。

②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表现为瓶壁或袋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杂菌群落。往往是由于灭菌时间或压力不够;还有的是由于灭菌时装料过多或摆放不合理,蒸汽循环受阻而造成灭菌不彻底;或是由于高压蒸汽灭菌时冷空气没有排净,形成假压力现象等。

③菌种本身带有杂菌。表现为接种后,菌种块上或其周围污染杂菌。有时母种或原种带有杂菌,但杂菌已被培养的菌种所覆盖,这样的菌种扩种后常造成一批菌种污染,污染的杂菌种类也比较一致。

④接种操作中污染。此类污染常出现在同批菌种培养基的表面,主要是由于接种箱或接种室等接种场所消毒不彻底;或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将杂菌的孢子带入了试管或瓶、袋中,造成了污染。

⑤菌种或栽培袋发菌过程中污染。灭菌时袋口棉塞、报纸等封口材料受潮,或环境条件不适宜,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均可造成封口材料受潮而引起杂菌感染;或培养室及其周围环境不卫生,杂菌基数高,初侵染源丰富,使本来没有污染的菌种在培养过程中被污染了,就可造成大批的污染。

 ⑥出菇期污染。出菇阶段管理不当,如出菇室环境不卫生或管理时喷水量过大,空气相对湿度高,再加上环境通风不良、温度偏高等都是引起杂菌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采完一潮菇后,料面不清理,就很容易造成杂菌污染。

 ⑦菌袋破口污染。菇农在灭菌操作或菌种搬运过程中不小心,致使菌袋破裂或出现微孔;或者是由于鼠害等使菌袋破损而造成的污染。

防治方法:

       镰刀菌是一种极其顽固的杂菌,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我在四川什邡市和彭州市以及河南武陟县、江苏沛县等地黄背木耳栽培基地调研时,看到路边和耳棚旁到处都是乱扔的已感染牛皮包的废菌袋,这些都是下季栽培的侵染源。他们不知道镰刀菌的传播媒体和侵染途径很多,发生的原因也很复杂,病害一旦发生,眼睁睁的只有扔掉菌袋。因此,我再三提倡:食用菌种植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因为食用菌的制种或栽培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杂菌污染,在制种和栽培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坚持促进菌丝的生长,防止杂菌的产生。

①栽培大棚要选在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水源清洁、远离畜禽舍等污染源的场所。

②要把好培养基和栽培袋的制作关。

      首先,用于制作原种、栽培种和栽培袋的培养料应该新鲜、干燥、无霉变,结块受潮或霉烂变质的培养料不要使用,培养料在使用前要暴晒2-3天,且要经常翻动,使上下暴晒的均匀一致。

      其次,拌料时含水量要适宜,以60%-65%为宜,并且要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千万不能过大。

      再次,在拌料时要加一些不会抑制病菌生长的药剂。如0.1%左右的克霉灵、施耳康等,千万不要在木耳、猴头菇、银耳上使用多菌灵类药物,因为多菌灵对菌丝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可造成菌丝发菌慢,甚至不发菌或停止生长。

      当天配料要尽快装袋上锅灭菌,不要过夜,防止培养料酸败而造成感染。装袋的同时,要将灭菌锅内的水温提前加温到50℃左右,然后直接放进菌袋,因为缩短了加温时间,可大大减少杂菌污染的概率。

③灭菌时要尽量避免菌袋封口材料棉塞或报纸受潮;无论是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都要保证灭菌的压力和时间;菌袋字灭菌锅内不要排放的太满太紧,要留有足够的空隙便于蒸汽流通;高压灭菌时排放冷气要完全。

④要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当加大菌种用量。菌种生产应尽量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选用无杂菌污染、生活力强、抗逆性强的优质菌种;特别是菌袋的两端适当多加一些菌种,使菌丝很快生长形成表面优势以减少污染。

⑤接种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每次用前要彻底消毒,接种室或接种箱消毒要彻底,接种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灭完菌后的料袋应直接进入洁净的冷却室或接种室。熏蒸消毒前,应放入一些经过灭菌的棉塞或报纸,用以更换灭菌过程中受潮的封口材料。

⑥出菇过程中的废料,要及时清理,以减少杂菌基数。

       培养室要清洁卫生干燥,在使用前用30倍的金星消毒液对墙壁、地面、床架进行全面喷雾消毒,或用“随缘100烟雾弹杀菌剂”或“菌室专用消毒王”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并关闭门窗10小时左右,然后通风换气;

       养菌期间,每天要通风换气,防止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必要时可在室内多放一些生石灰或木炭吸潮;

       在高温季节,培养室要定期进行消毒,为防治杂菌产生抗药性,可用金星消毒液和施耳康轮换使用,既降低了用药成本,又能彻底杀菌;

⑦定期检查,养菌室内,如发现了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理出去,防止感染其它菌袋。要将杂菌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也可每周喷洒一次“施耳康”药液,可有效预防包括镰刀菌、绿霉、链孢霉等在内的所有真菌感染,也能有效降低杂菌的基数。

     对污染的菌袋处理方法
     严重的立即销毁,轻微的用100倍的施耳康药剂注射污染处,或用刀切除病变部位后,再用施耳康药剂涂抹或喷洒,均可有效控制病菌的蔓延。

     对于前期消毒处理不当造成杂菌严重污染的菌袋,可将污染料灭菌后掺入新料中继续使用,但新旧料比例以不超过30%为宜,很多菇农习惯将丢弃的污染废料不灭菌就直接加入新料中使用,并且旧料的比例往往超过了新料的一半以上,结果杂菌污染一年比一年严重;还有菇农为了图方便,往往把严重感染的菌袋就地乱扔在菇棚门口或将未经处理消毒的废料,直接晒在菇棚旁边等等。所有这些错误的做法都会导致病害污染的加重。


  【袁世平 13329888068 病虫害防治QQ  96943072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主题

听众

948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8 07:34: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该网友的问题

   上述病症,也叫木耳“疣巴病”,是一种传播快,而且可导致毁灭性减产的顽固杂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9 12:29:43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输入错误,但也不是镰孢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48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9 14:37: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该网友的问题

那请您田老师说出个一二三来大家听听。我们大家期待着您的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8 21:55:43 |显示全部楼层
病原是霉菌新种,大概不是楼主所说的链孢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48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8 21:21:45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补充毛木耳疣巴病的一些问题

       调查表明,毛木耳“疣巴病”已经成为四川什邡、彭州、广汉、河南武陟、江苏丰县等地毛木耳产区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在菌袋发菌期和出耳期均可发生感染,发菌期菌袋污染率约为2-5%,出耳初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病率上升至40-50%,到了6月份其发病率可达80%以上。耳袋鲜耳产量下降20%-40%,极大的影响了菇农朋友的积极性和种植的经济效益。
      毛木耳“牛皮包”病菌,也叫“疣巴病”。该病症最初出现在养菌期间,可以在刚长出的菌丝块上出现病斑,也可以在菌丝长满袋后出现病斑。在毛木耳菌袋的菌丝上形成似人体皮肤疤痕的深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的斑块,斑块外围颜色深黑色湿润状,病斑处质地硬实,后期病斑表面滑腻,具菌膜状光泽。在病斑与健康菌丝交界处有红褐色拮抗带,边缘不整齐。病斑可从发病部位不断的向健康菌丝蔓延,直至长满整个菌袋,后期偶见病斑上出现青霉菌或绿霉菌孢子堆。如果在菌丝前端感染了“疣巴病”病菌,则在感染点以下的培养料上毛木耳菌丝均不能生长。如果病菌在已经生长毛木耳菌丝的部位感染,则也长出的毛木耳菌丝会被逐渐降解,直至完全消失。 “疣巴病”发病严重时,其病菌可以蔓延吞噬整个菌袋中的毛木耳菌丝,造成减产。其病害蔓延特别迅速,可在短期内扩展至整个耳棚。我在调查中发现,管理较好的新建耳棚染病率最多在2%左右,管理不善的老耳棚发病率可达80%以上。几年来,我常常在四川什邡、彭州、广汉、绵竹等地走访一些农户朋友,并一直在对这个病害的研究之中。08年汶川地震时,我正在绵竹的一个乡镇调研,差一点命丧黄泉,但仍然无怨无悔(这是废话)。通过走访四川这些地方,当地毛木耳主要采取棚架层袋栽的方式,而且主栽品种为黄耳10号,一般在11月左右装袋,翌年3月开始出耳,7月采耳结束。一般在当年的12月或翌年的1月,在养菌期的菌袋上开始出现疣巴病的病斑,随着菌丝发菌期结束和出耳期的到来,该病害也会越来越严重。采耳后的菌袋袋口是疣巴病病原菌侵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耳片采收后留下的袋口会增加病原菌感染的几率,致使病原菌直接进入菌袋内,会严重影响菌丝的后续生长和出耳,降低产量,每次采耳后,都伴随着一次染病率的明显上升,且病斑都会出现在袋口附近的菌丝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48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18 22:11:3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该网友的问题

回复田鸿老师:这个病原菌是镰孢霉,不是你所说的链孢霉,请你看清这两个字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4-3 21:47:59 |显示全部楼层
分离鉴定一下,不必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