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用菌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仍比较严峻,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fficeffice" />
(一)食品安全问题仍较突出。经过政府的规范和整治,中国食用菌协会倡议和开展自律活动,食用菌产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我行业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食用菌产品源头污染问题。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污染以及水体严重劣化,致使食用菌产地受到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污染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有些其他农作物种植地就在食用菌生产基地附近,由于尚未形成对农业生产者有约束力的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制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随意性较大,对食用菌生产基地产生影响,而某些生产地也同样有乱使用药的情况,甚至是不到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现象尚有存在。二是食用菌流通单位以家庭作坊式经营居多,具有多、小散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部分流通单位的货品来源无法明晰,再包装,再加工明显而且卫生条件无法保障,使得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在市场有的门市我们看见商家未带手套,使用发锈的工业刀片,对鸡腿菇进行分割,整个操作环境就在市场门市进行,周边卫生环境极差,分割后还使用废弃报纸进行包装,再出售。三是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市场虽然对经销食用菌产品的企业、个体户有必要的设施和规范的管理,但对于入市产品的安全检查缺乏有效的介入和管理,市场上出售问题菇现象仍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监管合力还需增强。由于现行的食用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保障食用菌食品安全检查和执法工作,主要依靠工商、质检部门,由于工商、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缺乏,难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求更不能满足食用菌产品的安全监管需求。如能经中国食用菌协会牵头,组织行业会员生产、流通企业进行食品安全责任状制,并定期检查公示,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家、企业进行黑名单、召回制,并进行赔偿和公众道歉,以给消费者提供最安全、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三)食品安全检测设施薄弱。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食品检测设备经验相对不足,检测力量跟不上监测需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如行业内的食用菌科研院所能够组织力量成立专业的食用菌方面的检测中心专门对市面上的主营品种进行监测并发布数据,将会大大的利于行业和消费者。另外,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食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涉及的种类繁多,单靠单个政府部门或市场部门例行检查,很难全面控制当前市场的所有产品问题,就更不要单一来说食用菌。如能发动社会举报、投诉和行业监管员、监管单位制度是一个消息来源的途径。
(四)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缺乏手段。一些生产企业和流通商户对于农药残留、包装再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认识不够,消费者识别假劣产品能力有限,处于无可奈何状态。
四、改善食用菌食品安全的建议
(一)要全面普及食用菌食品安全知识。对行业内及公众加强食用菌食品不安全源危害健康的宣传;强化信息披露管理,由合法的机构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状况,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食品不安全风险源,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坚决杜绝消费高风险食品,科学对待食品不安全的恶性事件。
(二)要增强食用菌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开展一系列的食用菌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尤其要加强对一些高风险的食用菌产品进行评估。曾经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地区产品、无明晰产地的产品、小作坊加工的产品、无证经营的产品等应成为评估的重点。
(三)要引入市场机制,让食用菌食品安全的风险状况成为影响食用菌需求及其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具有隐蔽性。为引起食用菌生产者重视食用菌产品安全性,需要加强协会品牌认证工作,建立可追溯制度,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公示信息,发挥品牌效应,便于消费者辨别。当消费者把安全性作为食用菌产品需求的优先决策因素时,政府监管、生产和消费三者之间就形成了推进食用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