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色球盖菇等,在食用菌的分类中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由于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经济性状和栽培性状,也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我国福建地区进行试种,并且取得了成功。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我国的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均有大量栽培。
大球盖菇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它们的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根据专家测定,经常食用大球盖菇,可以有效防治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它们也因此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如麦草、稻草等约5亿吨,但其利用率却相当低,而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大球盖菇这项新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新技术把菌物化解秸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大球盖菇的适应性强,容易栽培,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好,因而对菇农们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下面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特色食用珍菌——大球盖菇。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大球盖菇的子实体是单生的,它们的个头中等偏大。菌盖为肉质,它们的外观近似半球形,直径大约为5厘米左右。它们的嫩子实体为白色,随着子实体的逐渐长大,菌盖逐渐变为暗褐色,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它们的菌肉肥厚,颜色雪白。大球盖菇的菌褶是直生的,而且排列非常密集,颜色灰白。它们的菌柄中实,有髓,近似圆柱形,靠近基部的地方较为膨大,柄长大约为5~10厘米,柄粗为5厘米左右。它们的孢子印为紫褐色,孢子光滑,为棕褐色,椭圆形,还具有麻点。在它们的顶端还有一个小突起。
2、生长习性及分布
野生大球盖菇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人工栽培多采用木屑做为培养基,在自然条件下,从11月中下旬至来年的3月底或4月初均可出菇,而最适宜的出菇季节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和3~4月份。
目前,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如福建、江西、浙江、云南等地。
3、栽培参数
发菌菌丝的培养温度为10~2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70%~75%;培养时间大约为30天左右。
菇蕾形成期的温度为5~2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95%~98%;时间大约为10天。
子实体发育期,即出菇时的生长温度为5~20℃,相对湿度要求为95%~98%;这一时期大约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出菇两潮间相隔25天左右。
菌种制作
由于大球盖菇原种的生产工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因此,原种的生产都是在食用珍菌研究所内进行的,栽培地所需原种可从供种单位引入。
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
制作栽培种的培养基,我们可以用78%的木屑、20%的麦麸、11%的糖、1%的碳酸钙。按比例调配好以后,加入适量的水,保证原料的湿度在65%左右,如果培养基能“捏之成团,撒之成沙”,就表明原料的湿度正好合适。
培养基需要按照常规进行装袋、灭菌、接种及培养,下面就分别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 装袋及灭菌
首先,把配制好的原料倒入装袋机中,将塑料袋套在装袋机的出料口上进行装袋,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袋子不要装的太满,袋口处要留出大约5厘米,以便于封袋及接种工作的进行,装好袋以后,还要在袋口套上封口环,并用棉花团将封口环塞满,以将菌袋完全封闭,上面的工作完成后,我们还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灭菌时的压力为1.5千克力,温度为100℃,灭菌进行一个小时后,停止加热,同时,要保温一小时,然后,再打开排气开关,进行排气,接着,就可以将菌袋取出,准备接种了。
2、 接种
接种前要将菌袋、酒精灯、接种枪、镊子等放入无菌接种箱内,再放入熏蒸复方消毒剂,关好无菌箱,进行环境消毒,大约20分钟后就可以进行操作了。工作人员要先用酒精将手擦洗一遍,然后再伸入无菌箱中进行接种的工作。
为了便于操作,在接种时,通常是由两个人配合着来进行的,首先,我们要将酒精灯点燃,再将原种培养基的封口打开,将接种枪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遍,与此同时,另一个人要将菌袋上的棉球拿下来,接着,我们用接种枪摄取原种培养基并将它们放入菌袋中,由于各地提供的原种所用容器大小不一,所以,我们通常是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1:35的比率进行接种的。将原种培养基放入以后,要及时的将棉团堵上,接种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取出菌袋,并将其放到培养室中。
3、 菌种的培养
培养室要求宽敞、阴凉,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28℃之间,菌种培养期间,我们还要经常对菌种袋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发霉、变质的菌种袋要及时将其捡出,进行统一的清除。大约20天以后,菌丝长满菌袋时,我们就可以用来播种了。
栽培管理
相对于其它菇类而言,大球盖菇的栽培管理是比较粗放的,但是,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还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栽培季节
大球盖菇的栽培时间应安排在11月初至12月中下旬,即可以使出菇高峰期处于春节前后,还给冬闲田做了一个合理的安置,可谓一举两得。
2、培养料的准备
我们可以将木屑、树叶、干草等进行混合,然后覆盖薄膜进行短期发酵,具体的发酵时间以10天为佳,实践证明,用这种原料做为培养料效果非常好。
同时,我们还要准备好覆盖物,覆盖物可以选用稻草,将稻草收集后堆成堆进行干燥,期间,要经常进行翻动,以使它们完全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霉菌和害虫的生长。
2、 栽培方式
在栽培方式上,我们可以进行室内床栽,也可以在室外或田间进行畦栽,这两种栽培方式在管理要求和产量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室外畦栽的生产成本低,管理上也比较方便,所以,室外畦栽是目前我国人工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方法,通常是采用阳畦进行粗放式裸地栽培,虽然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但是栽培场地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对栽培场地是如何要求的。
栽培场地的选择及整理
我们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场所来栽培大球盖菇,切忌选择低洼和过于阴湿的场地。
在水源方面,我们应选择近水源,而排水又方便的地方。因为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但雨季又需要及时的将水排出。
在土壤方面,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肥沃,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做为栽培大球盖菇的场地。
1、整地作畦
在秋收完成以后,我们要先将土地上的杂草锄掉,注意,杂草可以铲除后翻越到土壤中进行腐烂,这样,能成为大球盖菇生长的绝好养料,据试验证明,它们比肥料更加有效,加入氮肥或磷肥等反而会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发育。锄草完成以后,放置10天左右,就可以起垄了,垄的宽度大约为60——80厘米,垄高以25厘米为佳,长度不宜太长,以便于水分的管理,通常,以40米左右为佳,垄与垄之间要留出宽35厘米的作业道。垄起好后,要用锄头将垄面整平,然后,还要在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于水源的流进或排出,沟深大约为40——50厘米。接着,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了。
2、 场地消毒
我们可以用氧化乐果800倍稀液均匀的将栽培场地喷洒一遍,如果选用山地作菇场,还必须喷洒灭蚁灵或白蚁粉800倍稀液进行灭蚁处理。消毒工作完成后,将栽培场地放置3——5天,就可以使用了。
3、栽培方法
播种前,要将土壤湿度保持在80%左右,简便的测定方法是用手抓一把土,用力攥一下,土壤会变成团状,扔到地上,土团没有散开就说明土壤的湿度合适,在播完种以后就不用进行灌水,否则,就要对栽培地进行灌水。
4、下料播种
我们将培养料均匀的撒在垄面上,下料的厚度大约为5——10厘米,下料完成后,将垄面整平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播种时,要将菌种掰成块状,通常以鸽蛋大小为好,将菌块均匀的撒在培养料上即可,数量以每平方米500克为佳,播种完成后要进行覆土,用锄头将垄底部两侧的土壤覆盖到菌种上面即可,覆土厚度以5厘米左右为佳,覆土一方面可以促进菌丝的扭结,另一方面能对保温保湿起到积极作用,覆土完成后,我们把准备好的稻草覆盖到垄面上,覆草量以将垄面完全覆盖为标准。这样,即可以锁住水分,还能起到保温的效用。
5、灌水
根据播种前对土壤湿度的鉴定,对于土壤湿度达不到80%的栽培地,我们要进行灌水,挖开排水沟,让水流沿着沟流到垄与垄之间的作业道内即可,水位要控制在2厘米——3厘米之间。
大约5天后,菌种就会萌发并开始吃料。这时,就随着进入下一个管理阶段了。
发菌期的管理
这一时期大约需要30天的时间,我们只要控制好水位,它们就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
1、 水位调节
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这一阶段,要求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0%——75%之间,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都是通过菇床内的水位来进行调控的,通常,菌丝长出的前20天一般要将水位保持在5厘米左右,待菇床上的菌丝量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时,我们就要将水位提升到8厘米左右的高度了,期间,我们要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如果发现菇床表面的稻草干燥发白的话,就要及时的调节水位。注意,菇床内水位一定不要超过10厘米,否则会造成菌丝衰退,影响出菇质量。因此,碰到下雨天气的话,我们还要及时开沟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菌丝经过约30天的生长后,就可以出现菇蕾了,这时,也就进入下一时期的管理阶段了。
2、 子实体形成期的管理
从床面现蕾,即露出白点到子实体成熟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这时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翻动稻草和水位的调控,下面就分别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3、 翻动稻草
床面上出现菇蕾后,我们要经常翻动覆盖在床面上的稻草,以加强子实体的通风透气,在管理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在床面上有大量菇蕾发生时,以防止碰伤小菇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水位调控
大球盖菇在出菇的这一时期,要求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5%~98%。这就要求我们将作业道内的水位保持在15厘米以上,最高不能超过20厘米,以避免水浸泡到菇体,影响产菇的质量。同样,在雨后要及时开沟排水,控制水位。
大球盖菇出菇的适宜温度为3~25℃,当温度低于0℃时,它们会停止出菇,但不会被冻死,在温度适宜时,它们又会继续出菇。
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的抗逆性较强,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来看,尚未发生过危害大球盖菇生长的病虫害,但是为了预防蚂蚁或老鼠的破坏,我们可以在提升水位时撒入灭蚁灵,让其随水流一块进入栽培地,数量以每亩500克为佳。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菇场最好不要连作,以降低害虫卵的基数。
采收
大球盖菇以菌膜尚未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的最佳时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以没有开伞的子实体为最佳。在大球盖菇达到采收标准时,它们的菌盖已经长出覆盖的稻草,露在外面了,这时,我们轻轻的将稻草掀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使其松动后再向上拔起,这样,可以保证菇体被完整的采下,其外观也不会受到影响,还能避免对周围小菇蕾的松动,采下的菇要放入竹篮中。通常,每亩每潮可以采收鲜菇1000千克。
采收完成后,我们要做好去除菇脚的工作,即将菇柄底部带泥土去掉。
鲜售及初加工
处理好的鲜菇要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菌盖表面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而影响商品美观度。鲜菇在2~5℃温度下可保鲜2~3天,时间长了,品质将会下降。鉴于此,在实际生产中,经常要对其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增加它们的保鲜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将处理好的大球盖菇倒入锅内,再向锅内加入清水,由于大球盖菇在煮的过程中会从菇体内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所以,倒入的水量不宜太多,使水位跟锅沿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水溢到锅外,接着,要覆盖一层薄膜,并点火煮菇,大约20分钟后,待锅内水分达到100℃时即可停止加热,再过10分钟,就要揭掉薄膜,将菇捞出,然后,用清水进行冲洗并浸泡10分钟,接着,将它们捞出并装入桶内,再加入食盐,其食盐和菇的比例为1:10,这样,就可以增加它们的存储期了。
采收后的管理
大球盖菇整个生长期可以采收4潮菇,一般以第2潮的产量为最高。每潮菇的相隔时间大约为25天左右。每采完一潮后,要加盖一层稻草,同时,要调整水位,将其保持在18厘米左右,进行养菌,经过25天以后,就开始出第二潮菇了。其它的管理方法就跟出第一潮菇时一样了。
大球盖菇,柔和可口、清香脆嫩,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菌类品种,并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并且技术简便,容易管理,成本也比较低、经济效益却非常好,希望感兴趣的农民朋友们能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让闲田变成忙田,让秋收延迟到冬收,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