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长因素 自养型微生物不依赖外源的有机质,只要用无机化合物就可以合成其全部细胞物质。大部分异养型微生物除了利用有机氮源外,也可以在无机氮源或其它矿物质的环境中生长,故称为“原养型”(prototrophic)微生物。但有些异养型微生物由于失去了(或从未有过)合成一种和多种组成细胞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因此,必须由外源供应这些有机化合物生长。通常将这些物质统称为生长因素,其中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及它们的衍生物、脂肪酸及其它膜成分。缺乏合成生长因素能力的微生物称为“营养缺陷型”(auxotrophic)微生物。 一些微生物对生长因素的要求见表3-14。 表3-14 一些微生物对生长因素的要求 |
|
必须注意,各种微生物所需要的生长因素是不同的,有的需要多种,有的仅需一种,有的则不需要。而且,一种微生物所需要的外源生长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些主要条件主要指培养基的化学组成(是否含所需生长因素的前体物质)、通气条件、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等。若在这些条件下,所缺乏的生长因素得以合成,则对这些生长因素的需要就发生变化。 (1)维生素:因为只是作为酶的活性基,所以需要量一般很少,其浓度范围为1~50 μg/L,甚至更低。其功能见表3-15。 表3-15某些维生素的功能 |
氨基酸 |
含量(占总N%) |
氨基酸 |
含量(占总N%) |
丙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异亮氨酸 |
25 8 8 6 5 3.5 |
苏氨酸 缬氨酸 苯丙氨酸 蛋氨酸 胱氨酸
|
3.5 3.5 2.0 1.0 1.0
| |
如果微生物缺乏用于合成某种氨基酸的酶,致使不能合成这种氨基酸,那么只有供给这种氨基酸或含这种氨基酸的小分子肽,微生物才能生长。在这些情况下,培养基中一种氨基酸的存在会抑制微生物对其它氨基酸的摄取。因此必须注意使所有的氨基酸保持在适当的低水平上,或者只供给小分子肽来满足微生物对氨基酸的需要。小分子肽很容易进入细胞,随后即被肽酶水解成氨基酸。 (3)嘌呤、嘧啶及它们的衍生物:嘌呤、嘧啶的主要功能是构成核酸和辅酶。许多微生物能“从无到有”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微生物也能够或必须从环境中吸收嘌呤、嘧啶类营养物质。嘌呤和嘧啶进入细胞后,必须先转变成核苷和核苷酸后才能被利用。形成核苷酸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从嘌呤(或嘧啶)直接形成相应的单磷酸核苷酸;另一条是间接形成,即先形成核苷,然后再形成单磷酸核苷酸。如果微生物中只有第一条途径(只存在第一条途径的酶),那么它就只能利用游离碱基(嘌呤、嘧啶);如果还存在第二条途径(也指酶),则游离碱基和核苷均可作为生长因子来利用。核苷酸一般不作为生长因子,从而使其难以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 某些细菌的生长需要嘌呤和嘧啶,以合成核苷酸。最大生长量所需要的浓度是10μg/ml。有些微生物既不能自己合成嘌呤或嘧啶核苷酸,也不能利用外源嘌呤和嘧啶来合成核苷酸,因此必需供给核苷或核苷酸才能使其生长。这些微生物对核苷和核苷酸的需要量都较大,满足最大生长所需浓度约为200~2000μg/ml。 (4)脂肪酸等组成细胞膜的类脂成分:有些微生物(主要是枝原体、原生动物和某些细菌和放线菌)不能合成脂肪酸等组成细胞膜的(一种或数种)类脂成分。因此这些微生物只有在添加了这些特定成分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微生物对长链脂肪酸的需要比较普遍,所要求的浓度一般在1~60mg/ml之间。高浓度的长链脂肪酸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长链脂肪酸进入微生物细胞后,可直接或经转化后渗入到组成膜的类脂中去。 有些微生物生长也需要微量的固醇、胆碱和和肌醇等,它们都是组成细胞膜磷脂的成分,许多枝原体和原生动物生长需要某些固醇,酵母通常需要内消旋肌醇,某些肺炎球菌生长需要胆碱。微生物所需的胆碱和肌醇的浓度一般为10~20mg/ml。 (5)氧:许多微生物包括许多工业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一样需要分子氧。由于分子氧相对不溶于水,因此需氧的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必须不断地供给氧(空气),以使培养基中有一定量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写DO)。温度升高,或搅拌速度下降,均会使DO下降。DO还与通气时色气泡分散度、液层厚度、液面压力等有关。许多需氧微生物,包括杆菌、霉菌和放线菌,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静止培养,能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若用震荡或通气培养,则杆菌呈单细胞状,而霉菌和放线菌的菌丝则常常交织成小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