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蕈海树庭根深 菌业枝荣叶茂》
文:梁枝荣 整理
来故乡山西,南菇北移成效大。
大家好!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很高兴应梁枝荣所长的邀请来到故乡山西,差不多有十几年我没有回来过,大部分时间在南方,经常在福建、浙江、上海、北京和大家交流。我今天感触颇多,在我没到来之前,大家都有一个传说,这几年中国的食用菌在南方发展很快,但是这次回来所见所闻,得悉山西的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得也很快了。大家可能知道我在1978年6月26~29日应轻工业部的邀请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第一次食用菌栽培技术研讨会,详细介绍了国外蘑菇主要生产国家的栽培技术。尤其重点传授了国外蘑菇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的先进技术。当时参会的人中有张金霞的老师娄隆后教授,王泽生的老师王贤憔高工,浙江农业大学的寿诚学教授及轻工业部的吴锦文高工等。从1978年到1995年应轻工业部的邀请先后回国讲学交流12次。王贤憔对我说,你讲述的南菇北移我很赞成,现在看到南菇真的北移了。当时为什么讲这句话呢?我有我的道理,双孢蘑菇在1950年在法国郊区由一个农民发现的,台湾把双孢蘑菇叫做“洋菇”,外国人叫做“whitemushroom”就是白色、纽扣状的蘑菇,我们叫做双孢蘑菇,这个菇过去栽培都是在温带,法国、德国、英国,最后传到美国,就是在美国,大家都知道主要产区是在东部的匹兹堡附近。在那里比较适宜生长双孢菇这就是南菇北移的第一层道理;第二点大家都知道双孢蘑菇使用的是马粪、牛粪、稻草等原材料南方缺乏。南方气候也是只能种一季,南方的模式主要是采取台湾的模式,因为台湾也是亚热带,所以一年只种一季,产量比较低,备料不足且病虫害多,所以南方种双孢蘑菇有缺点的地方就是病虫害多,温度高,台湾也是,台湾的单产没有南朝鲜(韩国)的单产高,就是韩国的气候比台湾好,依据这此科学依据,我就提出“南菇北移”的设想,而且现在也已经实现了。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第一大省是福建,浙江,江苏这三个省都是我国食用菌的前三名,但近几年是山东、河南,到北方来了。去年我到西安去,了解到有一年陕西是第五位,最近陕西掉下去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与当地领导的重视程度很有关系,领导重视,产业就发展得快,领导不重视就下去了。其实食用菌是个宝,对当地的经济是有促进作用的。我脑子里的印象是山东河南发展很快,拉下来河北。据我了解,山西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经过这段时间与大家的交流,感觉山西很快会赶上来,因为我们有我们的优点,所以这一点呢我感到很高兴的,而且很感谢梁枝荣所长能召开这么一个会议,使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我看到了香菇,忽然间听到很多关于行业的报道,我就有一个感受:小蘑菇大产业!小小的蘑菇有这么多的人来研究,这么多人来参与,而且对人类的健康越来越重要,小蘑菇大产业益健康。
开门生产交流,开阔胸怀促发展
现在关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了,英国人开始种双孢蘑菇也是高墙大沟,生怕技术被人偷走,所以这种概念维持了差不多五六年,所以生产技术始终得不到进步,最后英国成立蘑菇学会,大家开始交流,开始报告,所以技术就突飞猛进上去了。我有一次在巴西圣保罗演讲时,台湾早期移民到圣保罗种双孢蘑菇,那个区域就有十几家种蘑菇的,他们不和巴西科学家交流,都是关起门来象早期英国似的不准人进去参观。有一次我在巴西的首都交流的时候,我告诉他们,现在外国一个平方米出的蘑菇现在已经达到40-50公斤,他们一点也不相信,怎么一个平方米能生产四、五十公斤的蘑菇呢?他们说这是不是天方夜谭?他们就是停留在不进步,闭关自守,还是台湾七十年代的方式,一个平方米最多12公斤,他们不相信有这么大的差距。
还有一个经验我就要讲到销售的重要性,因为刚才有一位先生他有讲到关于交流,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目的,这要感谢梁枝荣所长给大家一个这样的机会大家可以一起来交流。交流非常重要,不但是食用菌,任何一个科学,如果世界没有交流,科学就不会进步。有一年广东科学院副院长带领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的8个人到澳洲去考察,我给他们安排在悉尼附近访问了一个蘑菇工厂,正看到他们在收菇,我就让广东的朋友问这些茹农第一平方米可以生产多少蘑菇,菇农亲自告诉他们38公斤,这是一个平均数。有时我感觉到有点失望的地方是,大家知道二次发酵是我引进来的,就在北京饭店第一次,那时我们中国的双孢蘑菇是仿照法国栽培,一次发酵,覆土式栽培,产量很低,后来我引进二次发酵,轻工部每年都请我回来,大家都知道,如果国家部委请你回来,如果专家没作用的话,请了一次就不会请第二次了。这并不是说我有用,但是我介绍了二次发酵、覆土栽培,介绍了新品种Ag176,这个品种对双孢蘑菇的发展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就这么一个二次发酵这么一个简单的技术我讲了三年才没有问题了。但是很可惜,漳州我访问了,还是十几公斤产量,所以我就有一个感觉交流的重要。
我这次成都金堂会议上我也讲,我们中国的科技在外国人看来后劲十足,他们举例说象太空,我们后来居上,太空技术厚积薄发,外国人都很惊奇我们的100多个航天科学家平均年龄35岁,我在想,这些人还可以工作20-30年,不可估量中国的太空实力在30年后是一种怎样的状况,不可想象。现在世界都在睁大眼睛看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再回到我们食用菌,近几年我们从木腐菌如金我针菇、蟹味菇、鲍鱼菇的工厂化就象“蛙跳”,嘣嘣地跳着,我们太空也是蛙跳,但是我们草腐菌如草菇、双孢蘑菇、巴西蘑菇还在龟爬,走得很慢,人家双孢蘑菇已经四五十公斤了,我们还是十几公斤,走得很慢,这是我们科技人员和企业人员一个检讨的办法,我们的工厂化是蛙跳,但跳的基础并不扎实,机器是买外国的,不是韩国的就是日本的,我这次从苏州、杭州回来,现在有的日产量是80吨,机器是韩国的,菌种是日本的,现在工厂化的菌种不过关,没有中国制造的菌种,这还是食用菌很多弱点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科技人员要把食用菌的基础打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挖掘宣传亮点,小蘑菇打健康牌
小蘑菇大产业互交流益健康,这是大家的口号。我们现在生产一般情形问题不大,产量高低都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销售的问题。我在雪榕问杨总,他说每天生产280吨,还有如意集团、光明森源集团等工厂每天生产的量真的非常多,这些工厂菌种都是买人家的,一天买几十万的菌种。所以我认为产量不是问题,销路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如果每人每天多吃1克菇,那一天要消耗多少菇。所以这就要告诉老百姓食用菌的好处,为何我把益健康特别提出来,人类自古到今,提示了三个问题,一个是粮食的短缺问题。这几年我到非洲看到粮食短缺得很厉害;第二个问题是污染问题,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也很重视;第三个问题就是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这个健康问题是不管你有钱没钱,穷人和富人,不论美国中国非洲,不管你是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大字不识的农民都面临这个健康问题。有钱有有钱人的病,大家都知道三高,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亚健康,我本人也是亚健康,我有糖尿病。就是说一有亚健康,生活质量就降低,我很喜欢吃苹果派,但是因为这个病,我只能看到你们吃,我就不能吃。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食用菌只是当作调味品,并没有营养价值,消化不好。我们吃蘑菇最多70%消化了,30%不能吸收,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那30%甚至被认为比那70%还有益呢,大分子的多糖不好吸收,现在利用萃取技术,小分子是蛋白质。做药用真菌,任何一个菇如果要撮里面的有效成分,一个是高温,一个是低温,就可以知道这二个提取的功效不一样,各有好处。最近有一个科学报告,灵芝可以促进小肠膜的再生,艾滋病人吃了药用真菌的话,就可以提高免疫力,食用菌对人类健康是有益的。一个是健康食品,可以吃新鲜的;另一个是提取多糖多肽甚至膳食纤维,就是营养补充剂,象VD、VB、VC,已经不是食品了,所以食用菌的功能有许多种。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现在中国的蘑菇产量是2800万吨,我回想1978年我回来到中国,那时全国的产量只有6万吨,占全世界的5%多一点,现在占全世界的产量的85%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希望山西也和河南及山东一样尽快把这么宝贵的产物能赶快赶上去,就象南方有些省份他们进步很多。再一次感谢梁枝荣所长邀请我与大家有再一次见面的机会,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