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4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5日是清明节。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清明节这一天要吃鸡蛋。民俗专家表示,这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民间习俗,妇女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报喜讯,送的也是鸡蛋。
据相关资料记载,吃鸡蛋,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民俗专家表示,清明节吃鸡蛋,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这种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疼;后者则仅供玩赏。一种说法,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另外,清明节这天,小孩子通常要拿出自家煮的鸡蛋比大小,相互撞击比谁的鸡蛋壳硬,趣味盎然。
王来华表示,清明节吃鸡蛋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再加上鸡蛋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因此,清明节当天,有兴趣的公众不妨吃上一个鸡蛋,目的在于了解清明,掌握民俗知识,增加生活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