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主持人:摆袋的时间要求是什么?如何摆袋?fficeffice" />
专家:当旬平均气温保持在15℃以上时,即5月初至5月中旬摆袋。摆袋时,将划好口的菌袋竖立摆在耳床上,耳床上要铺地膜,一般袋口朝下,菌袋间距10厘米,成“品”字形排列,1m2摆放25袋,每667m2可利用400m2,摆放1万袋。
17.主持人:在进行露地全光照栽培时,出耳期如何管理?
专家:黑木耳得出耳期包括耳基期、耳芽期、伸展期。
(1)耳基期:一般7~10天,摆袋后的管理主要是加大喷水量,保持床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0%,当天气干旱,可向遮阳网或稻草帘喷雾状水,至遮阳网或稻草帘向下滴水为宜,或晚间将稻草帘浸湿,第二天早晨再盖上。割口后7~10天,在割口处可见黑色耳基。
(2)耳芽期:保持床面空气相对湿度85%(即床面见湿、稻草帘湿润)。当床面干燥时,可在晚间撤下遮阳网或稻草帘,早晚向菌袋及床面各喷一次雾状水,再盖上湿的稻草帘,切忌浇水过勤或浇大水,耳基期后5~7天耳基逐渐膨大伸展,形成参差不齐的耳芽。
(3)伸展期:应加大空气相对湿度至90%并通风,保持耳片迅速生长,耳芽期后7~10天,耳芽长成不规则的波浪状耳片。当耳片伸展到1cm时,撤去草帘,进行全光栽培,浇水与晒菌袋相结合,少喷勤喷,浇水3天,停水2天,“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18.主持人:木耳的采收标准是什么?采收时应注意什么?
专家:成熟的黑木耳,耳片展开,边缘内卷,耳根由大变小,耳片富有弹性即可采收。采耳前要停水1~2天,使耳根收缩后再采。采收时拣成熟的先采,用手指顺着耳的边缘,插入基部摘下,不要强拉直片,不要留下残耳,以免腐烂而引起杂菌污染。
采后将耳片基部处理干净,菊花状黑木耳应沿连接处撕开,及时将耳片摊放在竹帘或筛网上晾晒,如遇雨天应遮雨,不可集中堆放,以免形成拳耳影响质量。
19.主持人: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地栽黑木耳中的大敌,常见的杂菌有哪些?怎样防治?
专家:地栽黑木耳主要的敌人是杂菌的侵染,常见的杂菌主要是木霉、毛霉和链孢霉。
木霉在侵染初期的时候菌丝为白色,以后逐渐产生分生孢子而变成浅绿色,继而成为深绿色。木霉主要发生在菌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菌丝扩大蔓延是非常迅速的,病区的木耳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防治措施一般是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的灭菌,再就是菌袋在出耳期间,如果发生木霉,可以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暴晒1~2天,然后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千分之二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就可以了。
毛霉初期的时候是浅白色,在25~35℃的条件下,其菌丝及假根长入培养基后向上伸出较长的孢子柄,顶端为黑色孢子囊,其危害是隔绝空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生长。它的防治措施可以参照木霉的防治措施,施用千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即可。
链孢霉初期菌丝为白色,菌丝生长速度非常快,前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成桔红色粉状孢子。链孢霉主要危害就是与黑木耳菌丝争夺营养,大多在生产木耳菌袋时发生,对菌袋生产威胁很大,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防治措施主要是黑木耳在菌袋生产的时候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在地栽黑木耳的时候,一般是选用低温季节接菌,在接种方法上,易采用套袋法避免菌袋间互相感染,发现链孢霉应及时拣出,并在场地喷洒千分之二的多菌灵或漂白粉溶液。
20.主持人: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专家:常见的虫害有线虫、跳虫和马陆。
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很小,仅1毫米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危害木耳菌丝,使培养料产生一种暗色潮湿没有木耳菌丝的病区,常产生刺激性的气味。
跳虫是一种弹尾目的昆虫,看起来好象烟灰一样,又叫烟灰虫。危害食用菌的主要是紫色跳虫,跳虫体长2~3毫米,全身紫黑色。
马陆是一种形似蜈蚣的害虫。东北地区又叫钱串子。
这些害虫主要危害子实体,可喷0.1%的鱼藤精或除虫菊酯(1:500~2000)。
21.主持人:常见的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专家:黑木耳由于生长在高温季节,常见的病害是“流耳”。流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地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面的营养物质,使子实体趋于衰老,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容易腐烂。在温度较高,特别是湿度较大,而光照和通气条件又比较差的环境中,子实体常常发生溃烂。受细菌和害虫的破坏也是造成耳片溃烂流失的原因。在子实体生长时期,要加强管理,及时采收。除搞好预防之外,可试用25单位/毫升浓度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或链霉素溶液,或者500倍液的代森锰锌喷雾,防止“流耳”。如果已经出现流耳,应当及时把木耳采摘下来,快速干制,以减少损失。流耳可以用小刀刮除,用毛刷蘸水洗刷流耳部位,清除粘附于耳上的胶质物,以利于幼耳生出。否则,不易生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