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人 发表于 2009-7-15 11:00:03

食用菌菌种生产性状早期鉴定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形成了食用菌早期(即营养生长阶段)对出菇阶段的结实性、产量、抗杂性和抗冻性等主 要菌种生产形状进行鉴定的技术和方法。首次阐明了食用菌出菇阶段的主要生产性状与营养 生长阶段的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等诸方面的相关性,将微生物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物 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食用菌菌种主要生产性状的早期鉴定,总结出食用菌的主要生产性状 的早期(营养生长阶段)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的特点和规律。首创了食用菌菌种主要生 产性状早期鉴定的有关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的可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结束了食用 菌菌种的生产性状必须靠出菇阶段进行鉴定的历史。? 
<p><br/>该项成果主要阐明了食用菌的菌丝和菌丝体的形态特征与结实性密切相关,是草菇和香菇菌&nbsp;种结实性早期鉴定的第一特征;草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是其结实性&nbsp;早期鉴定的生化标志。通过对平菇、金针菇不同产量类型菌种不同时期不同基质和不同培养&nbsp;条件的菌丝胞外CMC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的研究,解决了该酶酶活测定结果不稳定这个一直&nbsp;困惑着蕈菌学家的技术难题,获得了稳定性、准确性,重复性和操作性均好的测定方法,首&nbsp;次使菌丝的胞外CMC酶活力成为食用菌菌种产量性状早期鉴定可利用的生化指标。?&nbsp; </p>
<p><br/>应用该项成果不需投资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省级质检部门和菌种厂有关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nbsp;掌握。本项成果为我国食用菌菌种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菌种的&nbsp;质量检测监督提供了可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方法。本成果的应用可有效地澄清菌种混乱,预防&nbsp;老化、退化等劣质菌种流入生产造成的损失,每年可减少劣质菌种造成的损失0.87亿元人民&nbsp;币。</p>

发酵罐 发表于 2009-7-23 23:39:51

依它来减少0.87亿不知还要过多少个猴年马月,没有行政手段也没市场需要,只是沦为一份报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用菌菌种生产性状早期鉴定技术